辛亥广州起义:为民主的血战(2)
辛亥革命网 2011-04-26 00:00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李吉奎 查看:
02决死一搏的军事冒险
面对种种艰难,为图再起,同年11月,孙中山在槟榔屿召集会议,决定再起。孙中山、黄兴等领导人以为广州的条件比国内其他地方为佳,拟仍在广州举事。
为在广州发动起义,同盟会开始做准备工作。为便于指挥联络,黄兴在香港的跑马地三十五号设立统筹部,分别以黄兴、赵声任正副部长。
1911年4月8日,黄兴等人在统筹部开发难会议,决定在4月13日以八百选锋(敢死队)分十路进攻广州。但是,同盟会员温生才在统筹部不知情的情况下,于8日在广州刺杀署广州将军孚琦,使广州当局严加戒备,兼以从日本、安南等处购买的械弹尚未运到,原定发难日期只得更改。
革命党人掷放炸弹图
4月23日,黄兴进入广州,在越华街小东营5号设起义指挥部。广州当局已探悉起事计划,全城处于戒严中。这时起义的人与枪械也未能按计划进入广州,原本已决定4月26日起事,但形势险恶,且准备未周,黄兴等人决定延迟一日即4月27日(三月十九日)发难。
4月24日,粤督张鸣岐因闻报大帮党人抵省,乃派兵驻守观音山及各要地,严密守卫。部分同志建议改期,黄兴只得电港,阻其继续进省者上船,敢死队亦多返港暂避,以保存实力。
发电后,黄兴深感不安,改期无异解散,一旦前功尽弃,非但重振不易,且无以对捐款之华侨同志(革命党在海外摹集到巨款157213元,还在日本、越南及香港等地采购了大批军械弹药),林文(时爽)、喻培伦(云纪)表示坚决行动。
26日,黄兴决定27日起事。原定十路进攻改为四路:(一)黄兴攻两广总督署;(二)姚雨平攻小北门、占飞来庙,并延防营及新军入城;(三)陈炯明攻巡警教练所;(四)胡毅生以二十余人守大南门,狙击敌援。
据黄兴自述,参加攻击两广总督署的敢死队,仅此一百二十人。黄兴率领省内外同志为一队,徐维扬则率花县党人。这次起义,参与者都是抱决死之心投入战斗的,有的人还事先写了绝笔书,但它绝对是一场军事冒险。
03螺号吹响直扑督署
按事先约定,发难时敢死队以白毛巾 缠臂为标志,足着黑面橡胶鞋,以吹海螺 角为号。
下午四时多,黄兴集众动员,随即每人发大饼一个、毛巾一条及枪械炸弹。朱执信正好来到,立即剪去半截长衫 参加。
五时三十分,黄兴率队出发,林时爽等手执螺角司号,一时呜呜声动,风起云涌,直扑督署。队伍出发后,途遇警察,即开枪击杀。
其时督署东西辕门驻兵一连,由管带金振邦指挥,时值晚饭,突被袭击,仓皇应战,官兵死九名。
一位在署内的张巡捕闻变,急关总督张鸣岐的宅门。起义军撞开宅门后,遍搜张鸣岐不获,仅发现其父张少堂及其妻妾,对他们说:“不干你等之事,不必害怕”。署内员役亦未受伤害。
此时张鸣岐已由张巡捕引领,逃到水师公所提督处,电话通知李准等派兵赴援。
不久,李准派出的援军赶到,架枪于东西辕门。党人得悉大队清军来援,找到木料 床板等物,放火后即从东辕门突围,当场死者二三十人、被捕者十余人。
撤出衙署时,黄兴分路攻督练公所、小北门等处。林时爽一队至华宁里口之社前,见开来巡防营,以为是姚雨平等事先联络好的响应部队,林上前招呼,被击而亡。
黄兴、方声洞、朱执信等人的一队冲至双门底,见开来一队巡防营,因无起义标志,且举枪相向,方声洞急开枪,不料倒毙的却是联络好的该营军官、同盟会员温带雄。防营开枪还击,打死方声洞。
从衙署撤出后,徐维扬带花县的敢死队进攻小北门,准备接引驻燕塘新军入城,但因通知不到位,新军并不知举事已改期。在小北直街高阳里口,徐维扬等人遇大队巡防营,只得退入源盛米店,屯米包作垒与敌战,坚持一昼夜之久,牺牲了五位同志,其余的人越后墙逃回北江。
朱执信在进攻督署时,奋勇争先,在二门为后列误伤肩际;黄兴冲出督署,伤右手而断二指,继续领众与敌搏,且战且退,见左右已无人,退入一小店 ,得店主同情,换了衣服,逃到河南溪峡机关女同志徐宗汉家,由她陪护到香港。因入院疗伤须家属签字,徐即以妻室名义加签。后二人结为夫妇。
胡汉民、赵声接黄兴电召后,于27日夜坐船来广州,次晨登岸,才知事败,而这时城门紧闭,只好重新返港。
从督署撤出的还有熊克武、但懋辛、喻培伦、林觉民、林尹民等数十人,想攻击督练公所,找不到地方,转攻观音山,三次猛扑,但寡不敌众,死伤与被捕者不少。由是三五分离,各逃生路,夜间仍有零星巷战。至翌日,先后被捕者七八十人。起义最终以惨烈失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