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浏醴起义中醴陵战况(2)
辛亥革命网 2014-04-16 00:00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陆承裕 彭增信 查看:
四、麻石起义前后
麻石事件之后,萍、浏,醴三县知事加紧防范,严令所属各区团防局跨县联防,配合驻境的清军巡防营严密缉捕会党头目。醴陵知事汪文溥谕令各地豪绅富室办团练、保甲,清查户口,责成各族各家具结交出会党徒众,要犯自首者免死,胁从者交出会票自新,并设“自新桶”于渌江桥,号召检举揭发,藉以瓦解会众。李金奇殉难,对醴陵东路洪江会是一个重大打击,所属大小头目和党徒,异常愤慨,纷纷要求暗杀富豪、保甲、团练,为李金奇报仇。龚春台急令瞿光炆(人称他为老师傅,以皮影戏为业)继李金奇为东路码头官,掌握所属,俟机发动。
先是,蔡绍南偕魏宗铨拟去日本向同盟会东京本部汇报起义准备事宜,请示起义日期。行至上海,遽闻麻石之变,乃立即赶回。十月十八日(12月3日)晚,龚春台、蔡绍南在麻石附近的高家台召开会党各路首领紧急会议,商讨起义日期与进军方略。与会者对起义时间问题意见分歧,争论不休。激进分子廖叔宝便独自跑至麻石,召集二、三千人,高举“汉”字白旗,宣布起义。至此,龚春台、蔡绍南等再无回旋余地,只得用麻石总机关名义檄知各路义军,宣布举义,并派人分赴浏阳东乡约洪福会首领姜守旦、普迹的哥老会头目冯乃古,敦促同时起义。至此,酝酿已久的萍浏醴起义,终于在麻石全面发动了。
麻石隶属醴陵,地处薄浏醴交界的三角地带,清军在此地驻有巡防营的哨队,故麻石处于被包围态势。义军十月十九日宣布起义后,立即进占浏阳高家头、萍乡高家台、浏阳南乡重镇金刚头,调各路大军于二十日直扑上栗市,将驻防的清军巡防营二哨歼灭,生逃者仅四人。此时,起义军总部按预定战略,集中主力与洪福会姜守旦会合,先攻取浏阳,再与长沙新军配合攻占省城、直取武汉;并檄令醴陵西、北两路军围攻醴陵城,要肖克昌率安源会党攻占萍乡县后,会合宜春一带会党直取南昌。龚春台令醴陵东路军瞿光炆为前军总统,率所部三千余众进攻浏阳牛石岭,伤亡惨重,瞿光炆被捕,慷慨就义于牛石岭,时年仅四十九岁。
五、醴陵西,北两路军的覆灭
西路军总统李香阁以神福港为中心,有随兵千余人。左军统领殷子奇、右军统领廖玉山,各有三千人。水军统领刘泽春,自长沙、湘潭、株洲、醴陵、萍乡一带水路的会党均属之。北路军以官庄为中心,码头官谭石基任北路军总统,又称后军总统,有众数千人。还有沩山瓷业工人和邓家渡的会党各有数百人,但均因头目被捕,没有参加战斗而自行散失了。
龚春台一面进攻上栗市,一面檄令李香阁,谭石基等西、北两路军合攻醴陵城。李香阁原希望能得到肖克昌派千余人来醴支援。肖克昌以时机不成熟未肯行动。旋因袁南亭被捕,引起萍乡县,安源矿务局及醴陵县令加强戒备,四出侦缉,严密监视各地会党的活动。同时北路军谭石基亦因起义的准备工作未完备,要推迟行动。迄至龚春台率主力进攻浏阳时,又一再催促醴陵西、北两路军迅速行动,李香阁乃先选择二、三十个有武艺的木、篾工和小商贩,化装混入城内,作为攻城时的内应。十月二十一日(12月6日),李调集所部左、右两军数千人在易家洲集结后,涉过渌江向醴陵北郊的石子岭作攻城准备。起义军全是刀、矛、鸟铳及少数松树炮,对清军洋枪洋炮实存恐惧心理。同时敌方早有戒备,巡防营管带赵春庭(外号赵麻子)着人用油篓子运送灯油,在城郊燃起大火,照得如同白昼。他自己骑着战马来回巡视。起义军行至离城不远的石子岭处,李香阁令队伍停下来静听县城方向动静。良久,“跑风”回报“不见友军”;预伏在城内的内应也无讯息。此时香阁甚感焦急。适敌军朝石子岭方向放了几炮,香阁见军机已泄,孤军难以取胜,便把队伍撤回易家洲。途中香阁风闻家住新阳乡杉窝的当时清廷大官吏杨蔡禄,有随从荷枪护卫。香阁认为要想取胜,非搞到真枪实弹不可。于是,立即着人去挟借。奈去的人把枪弄到手却不会使用。杨蔡禄叫随从当场教练,并实弹射击四发。几声枪响划破了寂静的夜空,传到了易家洲,起义军误以为清军已至,急忙请示香阁怎么办?香阁沉思良久道:“事已至此,各奔前程”。如惊弓之鸟的起义军,遂四处逃散。次日,清兵驰往神福港、瓦子坪等地搜捕会党,枪杀无辜,抓捕会党二百余人,杀害者近百人,判刑坐牢及勒令自新者不计其数,搞得神福港一带鸡犬不宁。至今还可以数述许多家是被害烈士的子孙。
西路起义军既已失败,北路军还正在制旗帜、号衣、大刀。此情为清军获悉,派巡防营驰官庄擒杀了北路分统王开兵等。谭石基率部分残余逃往浏阳投龚春台去了。至是,醴陵东、西、北三路起义军全部瓦解。清官吏于是穷搜广捕,大举清乡,诱胁自首,大部分会党组织被破坏,骨干头目除极个别的逃亡未遭毒手外,几无幸免,死者甚众。
(上文曾发表在《萍、浏、醴起义资料汇编》一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 87-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