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在美国(5)

辛亥革命网 2013-08-23 00:00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作者:李菁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夏威夷是美国著名的度假所在地,1879年,一位穿着长衫、头上盘着辫子、戴着红顶绸布瓜皮帽的13岁中国少年,怯生生地下了船,以好奇的眼光

  小木屋简陋,与外界完全隔绝。有一天,孙中山无意间从他人那里借到一份侨报《中西日报》,见上面写有“总经理伍盘照”的字样。他猛地回忆起1895年从香港逃离时候,基督教教友杨襄甫、左斗山两人,曾特地写信给旧金山《中西日报》总经理伍盘照,请他念同教的友谊,对孙中山予以照顾。这封信孙中山暂时没用上,仍留在皮箱里,他立刻根据报上地址写了个便条,让一位西洋小报童送到《中西日报》。伍盘照收到信后,马上按信封英文地址赶到木屋去,那时,伍盘照还兼任清廷驻旧金山领事署顾问,领事何祐经常向他请教对外事务。伍盘照一方面正告何祐:孙中山系革命党,不能指为乱贼,请勿激起众怒;另一方面,又去拜访旧金山致公堂大佬黄三德、英文书记唐琼昌。

  危急时刻,黄三德立即组织营救。他先以自己的名义拿出500美元做保证金,保释孙中山,又花5000美元聘请当时檀香山著名律师何利为孙中山上诉。据黄三德在《洪门革命史》中回忆,官司一直打到华盛顿最高法院,经过17天的审判,最终获胜诉。1904年4月28日,美国政府工商部电告旧金山海关,批准孙中山在美居留。使孙中山索性甩开了各种顾忌,在美国公开从事革命活动。

  孙中山脱险后,向黄三德表明:此次来美目的,是要发动华侨捐资支持革命运动。黄三德表示全力支持,并亲自陪同孙中山到全美各埠发表演讲。1904年5月24日,孙中山与黄三德从旧金山出发,开始赴美国各地对洪门会众进行注册和宣传活动。据中国社科院所编的《孙中山年谱》,所到之处,黄三德必“开台演戏”(洪门称招收会员拜盟行礼为“开台演戏”),孙中山则发表演说,阐扬反清革命宗旨,驳斥保皇谬论。每到一处,黄三德必介绍孙中山与各埠的华侨领袖相识,以扩大革命影响,建立孙中山的威信,其中,美洲另一华侨组织安良堂的侨领司徒美堂就是在黄三德的介绍下认识孙中山的,从此,司徒美堂也成为忠实追随孙中山的华侨领袖之一。

  不知为何,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后,孙中山与黄三德的关系却日渐疏远。有学者认为,是黄三德自恃功高,数次向孙中山跑官要官,孙中山没有应允从而引发矛盾。也有研究者称,革命成功后,黄三德希望将洪门致公堂在国内立案,注册登记成为一个公开的合法组织,进而参政议政。当时孙中山并没有答应,这使得两人渐行渐远。再后来,黄三德听从建议,同意成立致公党。不过孙中山在日后否认洪门与革命的关系。

  为革命筹款

  “在孙博士壮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募集革命资金的工作,明显地成了他的主要职业。”研究孙中山的美国历史学家韦慕庭对孙中山做了这样的评价。武昌起义爆发前,孙中山本打算亲自赴南洋各国去筹款,但因从事革命,许多国家都拒绝他入境,使孙中山在南洋一带难以立足。加之,此前南洋各地华侨革命党人多次为革命起义捐献大笔款项,“大有接应不暇之势。出钱者因多叹元气之未复,劝捐者亦殊党开口之为难也”,所以孙中山只得将筹款重点放在美国。辛亥革命前,孙中山曾四度到美国本土,为革命奔走呼号,并在华人华侨中积极筹款。

  为了筹款,孙中山也设想了好多形式。韦慕庭在《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里写道,其中一个计划是建立一个总部设在旧金山的中华实业公司,“这个公司打算筹集资本100万元,以1万股为限,每股百元”。孙中山许诺,中国的投资者在“将来革命成功后,专承办开矿,专利十年”。可是这个计划最终失败。

  在洪门的帮助下,1911年7月,就在孙中山最后一次来到美国本土期间,黄三德与孙中山联手成立了洪门筹饷局,帮助孙中山一路打通海外筹款的通道。根据章程,不管是谁,凡是在革命成功之前捐助的,皆得列名为“优先国民”,他日革命成功,概免军政府条件之约束,而入国籍。筹饷局的成立,使得海外筹款活动掀起了一个新高潮,仅仅几个月,便筹款接近15万美元。当时,孙中山仍属于清廷通缉的要犯,黄三德在洪门内部下达密令,要求致公堂各分堂全力保护孙中山的安全。而辛亥革命爆发那天,陪同孙中山一起去丹佛的黄芸苏,正是致公堂另一位负责人。致公堂当年发出的筹饷公告中还提道:“现经印就捐册,寄呈各埠,后派演说员两队,孙文大哥、黄芸苏为一队,周游美国之北。”

  值得一提的是,孙中山当年为了革命活动方便,而谎称自己出生于夏威夷的经历,最近一段时间被不少媒体热炒,甚至有人撰文耸动地称,辛亥革命后,中国人选了一位“美国人”做总统。实际上,孙中山获得的美国公民身份并没有维持太长时间。1908年,孙中山偕胡汉民等人从新加坡前往曼谷,在华人华侨中宣传革命。当时的暹罗(即泰国)当局迫于清政府压力,要将他驱逐出境。孙中山以自己是美国公民为由,在会见美国驻暹罗公使汉米尔顿·金时,要求保护。汉米尔顿·金随即将此事电告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卢特。1909年3月11日,美国国务院电复汉米尔顿·金,认为孙中山不符合美国公民资格,不能取得美国护照。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在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他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公民。

  孙中山主要的、不断的资金支援来源,就是海外华侨,其中就包括为革命几乎耗尽家财的兄长孙眉。在夏威夷以经营稻米起家的杨然,是当地的百万富翁,民国成立后曾捐巨款帮助孙中山。其子敬仰孙中山,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杨仙逸,他立志航空救国,积极帮助孙中山向世界各地的华侨募捐,购买了12架飞机(其父捐献了4架)。回国后还亲自动手装配了第一架国产飞机,以宋庆龄的英文名字“罗莎蒙德”(Rosamonde)命名。宋庆龄不顾生命危险,亲自登机试飞,揭开了中国航空史的第一页。被孙中山誉为“中国航空之父”的杨仙逸后在奉命东征叛军陈炯明时不幸遇难。此类感人的华侨支持革命的故事不胜枚举。据历史学家研究,辛亥革命之前,在五大洲的华侨人数约800万,他们在世界各地遭受的歧视和不平等待遇使得他们迫切希望祖国强盛,愿为推翻清朝统治,民主救国不遗余力。所以,孙中山曾不无感慨地说:“华侨是革命之母。”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