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风气之先,重庆资产阶级产生

辛亥革命网 2013-07-19 00:00 来源:重庆晨报 作者:周勇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四川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最先在重庆产生,19世纪末期,以火柴业为开端,缫丝、肥皂、冶炼、制药等行业出现民族企业。,得风气之先,重庆资

  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到明清之际,中国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但是,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打断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独立发展的道路,把中国封建经济纳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轨道。到19世纪70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就在这个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发展起来。在四川,重庆最先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有发展工商业的优越条件,又得风气之先,因此,四川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最先在重庆产生,而以火柴业为嚆矢。

  以重庆火柴业为开端,重庆资产阶级开始产生

  1889年,四川商人卢干臣、黄龙章等在日本开办了森昌泰火柴厂。后来,日本为保护本国经济,实行专利,不许中国人在日本经营企业,因此卢干臣等决定将该厂搬回重庆,继续开办。经总理衙门批准,1891年,森昌泰迁到重庆王家沱,生产硫磺火柴。当时中国市场上全是“洋火”,森昌火柴因采用日本工艺,做工精美,价钱也较洋火便宜,因而十分畅销。不久,该厂进一步扩大生产,又在大溪沟开办了分厂森昌正。最初,两厂资本约为八万两,工人1200名,年产火柴12.6万箱。随着企业的发展,资本继续增加,直接或间接在两厂做工的贫民已达万人以上,每年出产销售火柴总值在25万两以上,比较牢固地占领了四川全省以至西南地区的部分市场。1900年以后,两厂突破重庆地界,向外发展,先后在川黔,川滇边界,以及嘉定、泸州等地开办新厂到1911年,重庆已有6家火柴厂,联合成立了火柴公司。

  在近代史上,重庆是四川火柴业的中心,不仅如此,在整个中国近代火柴业中,不论生产时间、工人数量、销售市场,重庆火柴业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以重庆火柴业为开端,重庆资产阶级开始产生,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最初的重庆工人阶级。

  民族资本的发展,为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

王家沱日租界,是重庆开埠后帝国主义在重庆建立的第一个租界,也是帝国主义在重庆建立的惟一一个租界

  棉纺织业是四川、重庆的传统家庭手工业,其最大特征是土纱织土布,自给自足。但洋纱大量涌入四川以后,则刺激了民族资本机器织布业的兴起。从1900年创办吉厚祥布厂算起,5年之间,重庆的织布厂就占全国同类企业总数的30%以上,成为全国重要的以资本主义手工工场为基础的棉织中心。直到辛亥以后,四川其他地区才出现类似企业。

  缫丝业在重庆本有相当基础。在整个重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生发展的历程中,缫丝业最大的特点是在四川率先使用蒸汽动力机械。1908年,重庆同盟会员石青阳首先引进日本蒸汽缫丝机,在南岸界石乡开办蜀眉丝厂。重庆缫丝业成为四川民族资本经营的第一个资本主义机器工业行业,为四川丝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1908年重庆商人刘沛膏、赵资生、李觐枫等人创办了重庆烛川电灯公司;1905年,桂荣昌、杨朝杰等人创办了江北矿务公司;1906年,何鹿蒿创办鹿蔷玻璃厂;同盟会员陈崇功创办富川制纸公司。重庆的洋烛、肥皂、冶炼、制药、瓦窑、水泥、制糖、化工等行业中也出现了民族资本兴办的企业。

  到1911年为止,重庆已经出现了40多家民族资本经营的企业,与整个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相比,就数量而言,似乎是微不足道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本身也很微弱),就发展水平而言,大都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但是,在四川,重庆则是民族资本最为发展的地区。这些企业,是在“振兴商务”、“挽回利权”的口号下,直接针对帝国主义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而产生的,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对立物。它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货,挽救了利权,为重庆、四川,以至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准备了条件,为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在重庆的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