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锷监理中山陵工程

辛亥革命网 2020-04-05 08:50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郭松林 查看:

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926年,著名土木工程学家刘宝锷被“治丧委员会”聘为监修中山陵园的监理工程师,并受邀参与了中山陵的勘测设计。

  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总理治丧委员会”决定在南京紫金山为中山先生选址建陵。1926年,著名土木工程学家刘宝锷被“治丧委员会”聘为监修中山陵园的监理工程师,并受邀参与了中山陵的勘测设计。

  1929年3月,为陵墓建筑设计图案并担任中山陵墓建筑师的吕彦直在中山陵主体工程施工中积劳成疾,在上海病逝。陵园的后续施工任务就落在黄檀甫、刘宝锷等人的肩上。黄檀甫主要跑外部事务,刘宝锷主要负责陵园修建,他吃住均在工地,全权负责监理施工,直至陵园建成。

  为保证陵墓工程质量,刘宝锷十分讲究选料,施工技术要求极为严格。“凡水泥均须选用上等马牌及泰山牌水泥,祭堂内墙须用灰色意大利大理石护壁,粉刷须在纸筋灰中拌入麻丝,祭堂及墓室铺地,均须选白色意大利大理石,而且不具有灰色斑纹者……”钢筋混凝土中竹节钢的拉力试验,砂、石、混凝土的强度检验,均委托南洋大学校长凌鸿勋和中国工程学会会长徐佩璜在场主持,并参照当时世界上最为严格的检验标准进行检验。

  1929年6月1日,孙中山的灵柩在白色的帷幔中由北平专列运抵南京,正式安葬中山陵。全国政要、各界人士和外国友人及南京市民20多万人出席大典。128人护送安置孙中山先生遗体的紫铜棺登上中山陵。奉安祭奠以后,孙中山遗体安置在陵寝卧像下5米多深的钢筋混凝土坑内,刘宝锷总工再次细心地用经纬仪校准无误,棺木缓缓放下,随即用钢筋水泥封固。

  孙中山陵墓的工程费用除了政府很少拨款,大部分是由海内外华侨同胞捐赠,工程款白银约460万两。刘宝锷会同各专家精打细算,严格监理,使中山陵墓主体工程造价仅用了390万两白银。剩余之款,刘宝锷又在陵墓附近设计建造了“光华亭”“水榭”“音乐池”,以及陵墓东侧灵谷寺“螺旋楼梯九层纪念塔”等纪念性建筑和其他设施。

  经过刘宝锷和专家、工匠们3年多的辛勤努力,中山陵这座闻名中外、具有历史意义的宏伟建筑,雄踞于南京紫金山上。有一处细节可以看出刘宝锷的细心。为了迎奉灵榇,陵园工程部专门修建了一条由南京挹江门外中山码头直通中山陵墓的迎榇大道。这条大道在陵园的一段,仍由刘宝锷监修。在修铺灵谷寺的石子路面时,刘宝锷考虑到让日后来祭奠瞻仰的老年人和妇女行走方便,就在石子路面的两边加铺了长条青石板,事后证明非常正确。

  奉安大典后,又开始了第三期工程包括牌坊、陵门、碑亭、围墙、卫士室等的修建,直到1932年2月底才全部完成。中山陵园整个工程完毕,耗时6年多,倾注了刘宝锷的全部心血。中山陵建成后,好评如云。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评价:“中山陵虽西式成分较重,然实为近代国人设计以古代式样应用于新建筑之嚆矢,适足于象征我民族复兴之始也。”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