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回粤斗争纪实(五):陈炯明、叶举叛变(2)
辛亥革命网 2010-08-21 00: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作者:佚名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陈炯明虽为同盟会会员,但在一九一○年黄花岗之役中,领导人黄兴派陈担任进攻广东巡警教练所任务,而陈留港未去,为同志查党谴责。 ,孙中
十月一日由赣南退湘边的朱培德部进占桂林,孙中山任张开儒为西路讨贼军滇桂军总司令。因唐继尧于一九二一年三月二十日回昆明,顾品珍战死,顾部杨希闵逃到广西桂林大湟一带,计有杨希闵、杨池生、杨如轩、蒋光亮、范石生五旅。孙中山派孙科到港,与港商杨西岩、伍学煌接洽,运动这五旅滇军为西路讨贼军主力,任命杨希闵为西路讨贼军滇军总司令。同时驻在广西乐平、昭平的桂军沈鸿英部四旅和原在广西的刘震寰,在梧州的粤军英雄等部,亦经中山派邹鲁等策动,咸愿参加讨贼。经孙中山任沈鸿英为西路讨贼军桂军第一路司令,刘震寰为桂军第二路司令,刘玉山、郑润琦为师长,莫雄为独立旅旅长。滇桂粤各军将领于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广西大湟江举行“白马会盟”,于是月三十一日誓师东下,次年一月三日前锋到达肇庆边境,九日克肇庆。陈炯明粤军第一师陈济棠一团及四团工兵营长邓演达阵前起义,十日克三水,十五日占领广州,陈炯明通电下野,残部向惠州逃窜,是日洪兆麟在汕头宣告与陈炯明脱离关系,欢迎中山回粤。二十日中山任命许崇智为广东总司令,胡汉民为省长。二十六日中山在上海发表和平统一宣言,主张化兵为工,将国内现存奉、直、皖三系和西南护法诸省各划疆自守,裁现有兵额之半,举行裁兵借款,由农工商学报各界监督。此宣言发表后,全国舆论一致赞颂,唐绍仪、黎元洪、段祺瑞、张作霖、卢永祥、张绍曾、孙洪伊等均有函电赞同。在粤的滇、桂、粤军及海军将领和两广人民代表屡电吁请中山还粤主持,中山认为“其时为谋求统一良好机会,又以沪上交通便利,各方接洽亦最适宜”,故未亟还粤,不幸桂军沈鸿英心怀叛逆,于一月二十六日在海珠江防司令部各军将领会议时,将粤军第二师长魏邦平扣留,并围攻第三师一部将其缴械,经孙中山去电训斥和各军谴责,沈鸿英于二月六日通电所率各部转驻广州郊外,欢迎中山回粤主持大政。中山于二月十五日由上海赴粤,二十一日到广州,是为护法后第三次回粤。
孙中山实践“引咎向国会辞职”的宣言,故这次回粤不称总统,仍以大元帅名义行使职权,大元帅府设于农林试验场(后于四月三日迁士敏土厂)。任命徐绍桢为广东省长(原任胡汉民未到任),杨庶堪为大元帅府秘书长,伍朝枢为外交部长(其父伍廷芳在广州积劳病故),林森为内政部长,廖仲恺为财政部长,李烈钧为参谋总长,程潜为军政部长,赵梯昆为海军司令,伍学煌为两广盐运使,杨西岩为广东财政厅长,陈策为海防司令。派姚雨平、罗翼群、周之贞、朱卓文、吴铁城、黄其苏为兵工局筹备委员。
陈炯明叛军残部,乘桂军沈鸿英反复叛变之际,又聚集惠州蠢动。北京政府于三月二十日于任命沈鸿英督理广东军务之时,任命林虎为潮梅护军使兼粤军总指挥,陈炯明为粤陆军第一师长,钟景棠为第二师长,黄业兴为广东陆军第一混成旅长,王定华为第二混成旅长。洪兆麟虽于一月宣告独立,并受李烈钧收编,仍任师长,但三月中又投叛军,于四月三日受北延任命为广东陆军第三师长,同日北廷任命李易标为广惠护军使,申葆藩为钦廉镇守使。
四月十四日,经上海章太炎提议,由中山领衔联合西南各省领袖唐继尧、刘成勋、熊克武、赵恒惕、谭延闿、刘显世等七人在沪发表通电(虞电)反对直系军阀武力统一和侵略西南政策。
孙中山为调整内部,对抗直系和叛军计,于三月十九日任李烈钧为闽赣边防督办,令率所部赖世璜等进驻闽南,所遗防地交由闽回粤之许崇智粤军驻扎。又于五月七日调廖仲恺为广东省长,财政部长职由叶恭绰继任,郑洪年为财政次长。原任广东省长徐绍桢调任内政部长。
五月初,叛军叶举发动东江战事,于五月九日通电诬蔑中山“纵烟开赌,卖产勒捐”,特“为民请命”。叛军乘滇粤军在韶关与沈鸿英作战时进攻博罗,一度占领。幸于九日在北江战胜沈军,克复韶关,沈败退南雄,中山调刘震寰桂军进攻博罗,于十九日克复博罗。同时叛军林虎向潮、汕许崇智军进攻,因许部黄大伟降敌,林虎于五月二十五日攻入潮安,进占汕头,许军向揭阳退却。五月二十六日中山令滇军杨希闽、桂军刘震寰围攻惠州,陈炯明叛军一部拉出后方,于三十日占博罗,进窥石龙。孙中山急令李福林、吴铁城部队加入战线,并亲赴石龙督战,叛军溃退。六月中,吴敬恒(稚晖)到粤,请中山赦免陈炯明,港商陈赓如等亦为孙、陈议和奔走,孙中山只要陈炯明写悔过书,一切好办。陈不肯,于二十七日由香港入潮、汕,率林虎、洪兆麟部分军队救惠州。六月二十九日,孙中山发表对外宣言,谴责北方直系军阀以武力侵扰西南,指使粤桂叛徒沈鸿英、陈炯明等进攻革命根据地,警告各国不得援助军阀乱国扰民。
孙中山因叛将杨坤如死守惠州,屡攻不下。这时沈鸿英已被击败,曲江、南雄相继收复,乃尽调西北江、滇、桂、粤各军,于八月初进攻惠州。陈炯明亦调潮汕、闽南林虎、洪兆麟军队到东江助战。中山于八月二十三日正午乘大南洋轮船向东江进发,下午九时抵石龙,二十四日下午到博罗,面授粤军总司令许崇智机宜,次日返石龙。二十六日,飞鹅岭失守,博罗被围,中山急调省城滇粤军支援。二十九日帅船向博罗前进,三十日到苏村,九月二日至第七碉,亲登上北岭查看形势,诚如他于二日致胡汉民信上说:“吾今日兼尽一排长之职务。”自九日至刘震寰电告博罗围解,敌军退响水、淡水,永湖附近敌军亦退。二十日帅船到白沙堆,亲赴飞鹅岭筹划攻惠州城,被敌军发觉,用大炮密集射击;中山屹然不动,毫无惧色。同日返梅湖,白沙泊轮爆炸,飞机队长杨仙逸、长洲要塞司令苏从山、鱼雷局长谢铁良殉难。
十月十八日,孙中山令各军攻惠州,由地道炸毁城垣十余丈,仍未攻入。同时,右翼林虎叛军,猛攻河源,亦未攻下。
十月二十八日,洪兆麟由海道进军,占领平湖。又由广九铁路进军,占领石龙,均被击退。
十一月十日,叛军洪兆麟、仲景棠、熊略、杨坤如分路进攻石龙、增城,大本营移至石滩,十一日敌军沿河街冲至(艹彔)兰、石龙、增城,许、滇军均退至石滩。十二日晚,敌军已占白云山、瘦狗岭、观音山,大炮射程可达士敏土厂大元帅府,广州震动。次晨樊钟秀率豫军七千人赶到,即刻参加战斗,敌人以为飞将军从天而降,全部溃退,各军乘胜追击,克复石牌、石滩,次日又克复石龙、增城。
樊钟秀(醒民)曾参加陕西靖国军,任第二路司令,一九二二年陕西靖国军瓦解,樊率部回河南。一九二三年,吴佩孚利用沈、陈叛军侵粤,派樊为援粤军司令。樊出身绿林,有革命性,素幕中山为国奋斗不屈的精神,于一九二三年十一月六日到达江西大庾,即与直系方本仁开战,在大庾就中山任为豫军总司令职务,闻东江战事紧急,于十二日黎明乘粤汉广韶段专车赶到广州,有灭此朝夕之风概,深为中山嘉许。当广州震动时,有人劝中山退守三水,中山坚持死守,率得樊助。叛军失败后,探知樊军不过数千人,还可再战,因此又集合残部万余人,分四路进攻。十一月十八日,敌军到达广州北郊,粤、滇、豫各军虽节节抵抗,已难久支。幸谭延闿所部湘军,于是日中午赶到。谭军二万余人加入战斗,将敌击退,乘胜追击,先后克复石龙、博罗,敌退惠州。这次敌军颇受损失,故次年春季没有进攻。
至一九二四年春,因国民党改组,忙于建党、建军、建黄埔军校,对叛军无暇进攻。直至四月十九日,滇、桂、粤联军再攻惠州,鏖战旬余未下。这时叛军内叶举派与林虎派争权夺利,相持不下,北京政府于五月十八日任命林虎为广东督理,叶举为广东省长,洪兆麟为潮梅护军使,沈鸿英为粤桂边防督办,图以分赃方式,解决叛军内部纠纷。从此叛军即无力向广州大规模进攻。直到一九二五年,才由中山手创的党军两次东征,彻底消灭陈炯明的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