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任天与孙中山的交往
辛亥革命网 2011-08-02 00:00 来源:台州晚报 作者:台州晚报 查看:
张任天是中国同盟会筹备委员、中国同盟会首批会员。
1905年7月31日,在日本东京赤坂区桧町三会地黑龙会。张任天由中山先生的日本友人内田良平介绍,认识了中山先生。
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杰出的宣传者和组织者。张任天的思想受中山先生的宣传影响,开始从个人英雄主义,走入集体英雄主义之中。
中山先生说,他方自英而德而法归来。中间曾访问布鲁塞尔第二国际秘书处。
此时,第二国际(1899—1912)在恩格斯(1820—1895)死后,分为三派。右派伯恩施坦(1850—1932)挂马克思牌子,实行改良主义;中派考茨基(1854—1938)名为中立,而实则右倾;左派列宁(1870—1924)坚持阶级斗争,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中山先生说,我们把中国的行会,改造为社会主义。当你们还在实现你们的计划时,我们就得生活在最纯正的集体主义中了。
张任天听了,深以为然。自后就紧紧追随中山先生寻求真理,献身革命。
交往中,中山先生得知张家兄弟均是光复会会员,在家乡仙居,张家与泮门主帮关系密切,对张任天很是器重。
1910年9月,中山先生为联络各地革命力量,秘密来到杭州。事先,张任天接到光复会上海总部的通知。某夜,和张家骏明钦带王铣幼川、王宪相旦兄弟到城站迎接。中山先生身穿便装,由一人陪同慢步出站。与张任天,张明钦在涌金门乘游船,由王铣、王宪乘另一船保护,在雷峰塔上岸。来到当时光复会的秘密联络点——白云庵。
浙江革命势力的形成,远在同盟会成立之前。蔡元培孑民,章炳麟太炎等群集上海,以文字鼓吹革命。发行苏报,组织光复会。革命声势浩大。
参加会议的有20多人,中山先生细心听了各路豪杰的讲话,很是高兴。
“任天同志,你家乡的泮门主帮如何”,中山先生问。
“泮门主帮非常可靠,头领郑大人(郑万枝)多次带人赴嵊县等地参加起义。帮众重义气。多是农民,以担私盐为生,是宝塔式的组合。下有十大得力,十十而百,十百而千,一天可召上千人。”张任天说。
会议开到半夜12点左右,中山先生仍乘游船到西湖刘庄留宿。刘庄主人刘学洵是中山先生的同乡,和中山先生早有秘密的交往。支持中山先生革命。第二天清晨中山先生就秘密离杭州,回到上海。
1913年春,中山先生让总统于袁世凯,以全国铁路全权督办的身份,由上海来杭州考察沪杭铁路。中山先生车到杭州,杭州百姓仍把中山先生当作领袖来欢迎,乐曲高奏,礼炮齐放。下车后,骑马到梅花碑省都督府休息。第二天应邀到各处演说,宣传革命道理。在浙江政法专门学校演说后,休息时,看到张明钦(毕业于此校),问:“任天同志现在何处?”
“三弟家福(张任天名)现在六中执教。”张明钦说。
“要出来做事,继续努力。”中山先生说。
“他不会忘记先生和他说过的话,不会忘记自己应做的事。”张明钦答。
第三天,中山先生送“明禅达义”匾额给白云庵。到孤山和西泠桥凭吊秋瑾、徐锡麟等革命先烈。在“秋社”写了“巾帼英雄”四字纪念这位民主革命的女先驱。
1916年夏天,中山先生第三次来到杭州。在清太第二旅馆休息。此时已反袁胜利,中山先生的心情畅快了。第二天由张任天陪同,乘轿游西湖,再上北山。经石屋洞,至水乐洞小憩。中山先生看见洞口题有:“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就说:“我们革命党人认为人生虽短,可为大众做的事业是永恒的。”张任天听了,深感中山先生的伟大。
他们继续上山,在烟霞洞中餐。张任天约中山先生同游仙居。仙居山清水秀,仙居人性格强悍,民风质朴,富有革命精神,中山先生应约,但后未成行。
张任天最后一次见到中山先生,是1924年11月19日,在上海莫利哀路29号。
先是,中山先生1924年11月10日《北上宣言》主张召集“国民会议”,强调“中国以后之能不能够统一,能不能够和平统一,就在这个国民会议能不能够和平召开”。在东京、大阪、神户中国国民党欢迎会上又重申此议。甚至于连《遗嘱》也写上“最近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后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进实现”。
张任天受命宣传《国民会议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张任天想先生有五大弟子,廖仲凯(1877—1925)长他十岁,胡汉民(1879—1936)长他八岁,汪精卫(1883—1944)长他四岁,李执信(1885—1920)长他二岁,只有戴季陶(1890—1948)少他三岁。在国内,不必他参加宣传。
张任天请命到华侨极多之处南洋群岛去。中山先生亲笔为他写了介绍,并赠中山先生肖像和墨宝“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对联。乃于1924年除夕,到南洋英属槟榔屿,任《光华日报》翻译;1925年转新加坡《新国民日报》任主笔;1926年再转荷属,苏门答拉任《南洋日报》的总编辑。
张任天归国至上海。
国民会议,仍没有召开,因先生逝去,国民党人没有遵照《遗嘱》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
张任天仅参加1928年,南京党政军民纪念孙中山先生忌晨筹备委员会的宣传,任征审主任兼宣传部副部长,及1929年奉安中山陵的执绋;和1931年出席南京“国民会议”,被选为各党派提案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提出“请普及成人教育以利四权之行使案”于大会。议决:“通过、交国民政府执行”之咨文。而非中山先生提倡的真正的国民会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