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燮和:光复上海 功成身退

辛亥革命网 2011-07-14 00:00 来源:新京报 作者:张耀杰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20世纪初,李燮和首先加入了黄兴为首的华兴会,并约集同志者创建了一个“黄汉会”,作为华兴会的外围组织。李燮和参与了华兴会的一系列反
 

  李燮和(1873-1927)字柱中,号代钧,湖南人,同盟会元老。1900年,李燮和到长沙求学,得识黄兴、刘揆一等人,自此走上革命道路。20世纪初,李燮和首先加入了黄兴为首的华兴会,并约集同志者创建了一个“黄汉会”,作为华兴会的外围组织。“黄汉会”意即反对满清,恢复黄帝和汉族的荣耀。李燮和参与了华兴会的一系列反清活动,曾与谭人风等策划在湖南宝庆(今邵阳)一带组织起义,共和告成之后,李燮和功成隐退。

  老革命党人挽李燮和 

  “因排满而革命,因弭乱而筹安,勋业振全球,一生成败俱千古;如箕子之佯狂,如贾公之痛哭,英雄伤末路,苍天聩负丹心。”

  “天下事非成即败,非败即成,想将军毕生功勋,成也可知,败也可知;大丈夫以歌当哭,以哭当歌,惟此老一生伟绩,歌也无穷,哭也无穷。”

  1911年11月4日,上海城区胜利光复。“光复”二字,直接来源于蔡元培、章太炎、陶成章、徐锡麟、秋瑾、李燮和等人先后参与领导的光复会。当年的上海民军临时总司令李燮和,是当之无愧的上海光复第一人。

  诡称“武昌来人”

  李燮和,1873年生于湖南省安化县蓝田镇光明山最东端的李园,也就是钱钟书《围城》中所说“三闾大学”所在地。

  1911年4月,李燮和从爪哇岛归国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起义失败后,李燮和辗转逃亡香港上海,后返回湖南看望母亲,却发现其母已经于一年前去世。

  由于受通缉追捕,李燮和匆匆逃往湖北隐藏在汉口租界区。作为一名遭受通缉的革命党首领,他在汉口期间很有可能秘密联络了正在酝酿筹备武装起义的共进会和文学社的革命党人,却完全没有可能与时任清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的黎元洪直接接触。

  同年10月6日,李燮和离开武昌前往上海。抵达上海后,他立即在锐进学社召集光复会骨干尹锐志、尹维峻、王文庆、陆翰文等人,就地筹备武装起义,并且拍发电报向东南亚华侨紧急募集起义经费。紧接着,武昌方面传来10月10日首义成功、黎元洪就任鄂军都督的消息。满清朝廷也于10月12日命令陆军大臣荫昌督率两镇陆军、海军提督萨镇冰督率军舰、长江水师提督程允和督率水兵,前往武昌实施镇压。

  在这种情况下,李燮和仅仅以光复会的名义,是不足以号召并且统率上海周边的军警武装的。于是,他遵循中国自古就有的兵不厌诈的传统,开始“诡称”自己“自武昌来,已约敢死队若干人,赢粮接济矣”。

  名副其实的总司令

  10月17日,爪哇华侨汇来万元巨款,李燮和等人便利用这笔款项招兵买马,李燮和依靠湖南同乡的关系,在驻扎吴淞、上海等地的水陆军警中活动。

  清季,“无湘不成军”,旧式部队中的各级军官,大部分由湖南人担任,而且与革命党人素不来往。不像各省训练的新军那样,由留学日本的士官生以及革命党人全面渗透。经过李燮和的奔走联络,吴淞水陆军警中的大部分官长同意革命,由此,李燮和控制了近万人的水陆军警,成为上海地区最为重要的军事指挥官。上海周边坚决抵抗光复起义的军事堡垒,只剩下位于上海县城南门外高昌庙地区黄浦江畔的江南制造局。

  11月2日,李燮和来到作为上海同盟会的机关报和重要据点的民立报社,与该报记者陈其美秘密协商光复起义的相关事项。双方约定于第二天下午4点钟,在租界区以北的闸北地区和租界区以南的县城南市同时发动起义。两处成功之后,再合力攻江南制造局。

  闸北巡警总局暗探队的队官汪景龙,一直与巡逻队队官陈汉钦不和。11月3日上午,他发现陈汉钦散发光复军白旗准备起义,就用手枪逼迫陈汉钦到巡警局长姚捷勋面前告发。没想到姚捷勋同情陈汉钦的革命活动,并且资助过革命经费。汪景龙见事不妙,便朝陈汉钦开枪。外面的警员闻讯赶来,巡警总局的隔墙又突然起火,吓得汪景龙慌忙逃走。姚捷勋见状,对陈汉钦说一句“善自为之”,便离职警局。陈汉钦急忙把这一意外情况通知李燮和,李燮和果断下令提前行动。

  下午2点,整个闸北地区全部光复,起义军警、商团统称民军,又称光复军。随后,吴淞各军也光复反正,推举黄汉湘为总司令。李燮和以“上海临时总司令”名义,派人在闸北和吴淞张贴安民告示。闸北起义胜利消息传出,上海道刘燕翼逃入位于租界内的洋务局,知县田宝荣亦闻讯逃走,县城军警业已转到革命方面,上海城已是一座毫无抵抗力量的空城。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