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在南华医学堂习医

辛亥革命网 2012-08-01 00:00 来源:广州文史 作者:陈华新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座落在长堤的中山医科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有一座纪念碑,是60年前建的,碑文刻有“孙逸仙博士开始学医及革命运动策源地”17个金字,

博济医学堂学医处

  座落在长堤的中山医科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有一座纪念碑,是60年前建的,碑文刻有“孙逸仙博士开始学医及革命运动策源地”17个金字,它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在这里学医和从事革命运动而建立的。

   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前身,是1835年美国传教医生巴驾在广州创办的“眼科医院”。1844年迁至联兴街,1854年由美国人嘉约翰任院长。1859年初,迁至南关增沙街。1865年始迁至仁济大街,并改名为博济医院。1866年,博济医院办了一所博济医学堂,1879年更名为南华医学堂。嘉约翰和黄宽曾在该学堂任教师。1886年,刚满20岁的孙中山,经喜嘉理介绍,入南华医学堂习医。孙中山后来追忆习医的动机是“以学堂为鼓吹之地,借医术为入世之媒。”在南华医学堂读书一年里,孙中山一边学习,一边联络同志,如三合会员郑士良(弼臣),是孙中山的同学,后来发动会党多次响应孙中山起义。孙中山又通过校友尤裕堂,结识了后来成为“四大寇”(当时孙中山与陈少白、尤列、杨鹤龄被戚友呼为“四大寇”)之一的尤列。

  在课余,孙中山常与同学和朋友议论国事,发表救亡图存之策,探索救国道路。他常对人说,以“中国现状之危,我人当起而自救”,同学和朋友听了,无不倾心折服,从此孙逸仙声誉鹊起。孙中山后来回忆这段学医生活说:“当余肄业于广州博济医学校也,于同学中物色有郑士良号弼臣者,其为人豪侠仗义,广交游,所结纳皆江湖之士,同学中无有类之者。予一见则奇之,稍与相习,则与之谈革命。士良一闻而悦服,并告以彼曾投入会党,如他日有事,彼可为我罗致会党以听指挥云。”孙中山在南华医学堂读了一年,便转入香港西医书院。

   1895年,孙中山在广州发动首次武装起义。事败,孙中山潜入南华医学堂,在校友帮助下乘船脱险,由香港赴日。

   1912425日,孙中山南下广州。59日,出席于博济医院举行的耶稣教联合会欢迎会,孙中山即席应众演说。他追忆26年前在这里习医,现在又在这里与校友会面,“诚梦想所不及”。接着,他号召基督教徒“同负国家之责任,使政治、宗教同达完美之目的”。过了一个星期,上海《民立报》发表了《孙中山重话旧游》的报道,使孙中山这次演讲的内容,得以保留下来。

   博济医院后来又在广州河南创办分院,孙中山带头捐了1000大洋。19851111日,中山医科大学报请国务院卫生部批准,将该校第二附属医院改名为孙逸仙纪念医院,举行隆重命名典礼暨孙逸仙先生塑像揭幕仪式,新建大楼也命名为“中山楼”。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