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风暴席卷台岛(3)

辛亥革命网 2012-07-13 00:00 来源:湖北文史 作者:陈奇文 沈骏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光复台湾是孙中山先生领导民族革命运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孙中山数度来台,亲自筹划革命工作并关心台湾同胞的革命事业。 ,辛亥风暴席卷台岛

  到台南,陈少白的行动仍毫无自由的余地。日本警察厅派了4个侦探暗中监视,夜里还分开东南西北,睡在陈少白的寓所四邻。陈少白待了一个多月,毫无进展,他只好又回到台北,还是与杨心如共同商量,联系吴文秀等,成立兴中会台北支部,会员有五六人。又经过了一个多月,稍有进展,初见局面。这段史实,冯自由编写的《革命逸史》第4集《兴中会组织史》中有一段文字说:“陈少白于丁酉年(民国前十五年)至台湾访之,遂结识侨商容祺年、吴文秀、赵满潮数人,共组兴中会分会,惟因党员不多,未设会所……”

     四、惠州起义台为基地
  
  1898年之后,国内形势发生了极大变化,义和团运动在北方迅速发展,1900年达到了高潮。孙中山认为这是在南方发动武装革命的良好时机。他与兴中会的领导人积极筹划起义事宜:一是以兴中会和会党势力为基础培养骨干力量;二是与日本友人商议,组织义勇军并且共同筹措资金,待中国国内发动起义时,驰往中国参加并推动起义;三是通过友人做日本上层工作,力求在资金、武器上给予协助。

  第一支力量是革命的基础力量,是完全可靠的;第二支力量也是有效的。在日本志士中确有人是支持孙中山革命的,后来的实践证明,他们有的出钱,有的出力。如中野德次郎贷款50000日元,山田良政参与孙中山组织的起义斗争,在起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是幻想日本上层来支持革命却是不可能的。日本殖民主义者亡我之心不死,占领台湾后还图谋中国内地,特别是厦门等沿海地带。孙中山后来回忆,当中国革命者赴台湾会见在台的日本统治者时,他们表面许诺“起事后可以相助”,但实际上另有阴谋,条件是:“若孙以己之势力搅乱厦门,为(日本)制造(割让)的借口,使(日本)得占领厦门,以后当可援助武器。”事实上日本政府对孙中山到台湾指挥内地革命始终是起破坏作用的。当孙中山到达台湾时,日本内务省总务长官电告总督府:“对孙逸仙要采取防遏方针。”特别对日本志士援助孙中山,日本政府明令“严格阻止”。日外务大巨还致电日本驻沪、汉、厦门和福州领事,要禁止支持孙中山的日本人“登陆,防遏其阴谋”。

  这次起事的目标,孙中山先生本意是以香港为大本营在广州起事,夺取南方,建立南方的革命政府,而后逐渐扩大。然而统治香港的港英当局禁止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上岸,孙中山临时改变计划,决定在惠州发动起义。这时孙中山在香港附近的船上召开临时军事会议。会议决定原祯为参谋长,福本日南任民政总长,平山周任副总长。因为内部出现异议,又召开一次会议重新安排:郑士良任司令官,原祯任参谋长,杨衢云任财务部长,毕永年任民政部长,平山周任外交部长,这五人负有组织、指挥起义的重任。孙中山的指挥大本营改设在台湾,视革命起义的情况再移内地。于是孙中山转渡台北指挥。这次起事历时42天之久。军事部署方面,郑士良选择惠州归善县属的三洲田为根据地,这里会党啸聚,基础好;杨衢云、陈少白等在香港接济饷械事务,协助他们的还有一些日本志士;孙中山坐镇台湾指挥,依靠电报和革命志士兴中会会员杨心如等传递信息。

  革命第一仗以80名敢死队为先锋,首战攻克沙湾,毙敌40人,夺取洋枪40支,弹药数箱,生擒清兵30人;第二仗攻克镇隆,夺取洋枪700余支,子弹5万发,马12匹,等等;第三仗攻克永湖,夺取洋枪五六百支,子弹数万发,马30余匹,生擒清兵数百人;第四仗攻克崩冈墟、三多祝等地,以2万余之众击败清军7000余人,向白沙进发。

  这时,革命军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电告孙中山,要求补充弹药武器以继续发展。孙中山因革命连续报捷,也十分兴奋,即致电宫崎,商请从菲律宾那里借用武器;自己则向日本在台湾的殖民当局接洽协助武器。但前者因日本人中村在购买武器中的贪污行为败露而使这批武器被日本军部查扣;后者因日本内阁易人,日本政府明令禁止向孙中山提供武器,致使接济武器的计划失败。孙中山在接济无源的情况下,只有电令革命军停止进发,全体军事人员除一部分返回三洲田外,其余自行解散。惠州起义宣告失败。这时,台湾日本殖民总督府奉日本政府之命,将孙中山和平山周也驱逐出台湾。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