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孙中山先生身边的岁月里(3)

辛亥革命网 2012-06-01 00:00 来源:广州文史 作者:区恺烘 口述 胡耀华 执笔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20年11月下旬,粤军攻克广州,赶走在广州操纵国会的桂系军阀陆荣廷,中山先生从上海回到被滇桂军阀迫着离开长达两年半的广州,重组军政

   中山先生在上海约住了半年,第二年——1923年2月,因滇桂联军驱逐了陈炯明,便从上海回到广州,在广州河南的广东士敏土厂重建大元帅府,就任大元帅职务。随即又投入战斗,五六月份我随他先后到清远县的源潭,三水县的河口,以及英德、博罗、惠州、虎门等地讨伐叛军沈鸿英部。8月,他亲率粤、滇、桂联军东征陈炯明,迁大本营到石龙。在石滩,他又经历了一场出生入死的战斗。当时,联军参谋长李烈钧将包围惠州城的胡思舜部调走,以攻打博罗。城内的陈炯明部乘虚反扑。我联军在石滩全线无法抵挡。中山先生在石龙闻此急讯,即乘火车前往督战。到达后,但见联军如退潮一样往后撤。他从车厢里下来,站在铁路一旁,急命吹号集合。岂料全不奏效,无法收拾。我见情况不妙,便劝中山先生重新登上车厢,准备往回走。中山先生上到车厢后,苦苦沉思,深感难过。他开始是坐在窗口旁的,我怕不安全,请他把藤椅往里面挪动一下,他同意了。但见他刚坐定,车厢便轰隆一声,猛烈地震动,差点把他连人带椅一起摔翻。原先他坐的车窗处,玻璃纷纷震落,他说:“阿烘,幸好听了你的,不然就危险了。”随后,我下车了解,原来是从石龙方向倒过来挂钩的火车头,是由士兵驾驶的,技术不熟,加上慌乱,以致相撞,把我们车厢的卡位撞得凹了进去,全坏了不能拉动。而我们就只有这么一个单卡。中山先生在急忙中唯有登上火车头,由这个车头载着他朝石龙的方向撤回去。这次败阵下来,中山先生又一次看到这些军阀部队纪律涣散,士无斗志,不可依靠;更认识到中国革命所以迟迟不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自己的革命武装。所以,第二年,他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创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黄埔军校。军校成立后,我曾跟他到过军校两三次。记得其中的一次大约在8月。他进校后,首先是登上山上的炮台看实弹射击,接着是巡视学员的课室、宿舍,然后阅兵。他边走边向身边的教官、学员作详细的询问,了解得具体深入。

  1924年9月,中山先生移大本营到韶关,督师北伐。10月下旬,冯玉祥在北京政变成功,即来电请中山先生北上外,随之又委派许世英到韶关,面邀中山先生到北京作实现国家和平统一问题的谈判。中山先生表示同意。11月13日,他和孙夫人乘永丰舰从广州出发,我跟着同去。17日抵上海,经日本长崎、神户。12月4日抵天津。中山先生这次原请我伯父区玉随行,照顾伙食。但伯父当时正患严重的胃病,随行不得。中山先生从日本抵天津后,由于旅途劳顿,加之所进的日本伙食不习惯,终于病倒了。他先是感冒,接着是肝痛,病情十分严重。12月18日下午,北京政府派二人来迎中山先生进京,他从这二人口中得知段祺瑞政府已把“关于临时执政府必尊重历年条约”的公文送交各国公使。他当即在病床前声色俱厉地斥责道:“我在外面要废除那些不平等条约,你们在北京偏偏要尊重那些不平等条约,你们要升官发财,怕那些外国人,要尊重他们,为什么还来欢迎我呢?”经过这次盛怒,他的肝病加剧,脉搏每分钟一百二十次以上。为求国是,在德国医生石密德的悉心护理下,仍于12月28日扶病入京。

   初到北京,住在北京饭店。虽有主治医生德国人克利,辅以苏联医生等诊治,但无起色。1925年1月24日开始,饮食不进,面色转黄。26日下午三时迁入协和医院,诊断为后期肝癌。当天下午六时动手术。负责施行手术的是协和医院外科主任邵乐安。手术时间约半个小时,中山先生得知已得绝症,仍神色自若,表现出无比的勇气和坚定精神。3月10日,他的脉搏跳动为一百五六十次。这天,他垂危中得知东征军全线告捷的消息,深感安慰地说:“要电告汉民,不可扰乱百姓。”第二天中午,中山先生向家属和守候的人说:“现在要分别你们了。”他由孙夫人抬起手腕,用钢笔在“总理遗嘱”和“家属遗嘱”上分别签了名。然后吃力地说:“我这次放弃两广来京,是谋求统一,现在为病所累。死生本不足惜,但是数十年为国民革命所抱定的主义,不能实现,至以为憾。我很希望各同志努力奋斗,使国民会议早日开成,以实现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的目的。那么,我虽死也瞑目了。”他的呼吸更困难了,不能连续讲四五个字以上的话,只连续反复讲“和平”、“奋斗”、“救中国”。医生劝他不要再讲话。这天下午六时多,他的手脚开始变冷。次日上午九时半,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终于不幸逝世了。

   自1920年末至1925年3月12日中山先生逝世,我都一直跟随在中山先生的身边。半个多世纪以来,我每当看到当年“孙中山先生治丧委员会”送给我留念的中山先生的遗像,伤感之情,无法自抑。今天,我国人民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在朝着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已实现并超过了中山先生当年的理想。我们一定要继承中山先生的遗志,为振兴中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