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广州光复前后杂记

辛亥革命网 2012-05-21 00:00 来源:广州文史 作者:朱子勉 罗宗堂 韩锋 口述 吴紫铨 整理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孙中山先生领导国民革命的同盟会成立后,积极进行运动军队,联络会党,以推倒清廷,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在各省中,特别注重广东。 ,辛亥

  一、广州的光复

   孙中山先生领导国民革命的同盟会成立后,积极进行运动军队,联络会党,以推倒清廷,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在各省中,特别注重广东。因此,广东新军革命气氛异常紧张,致有庚戌起义之役。但自从这次起义失败,牺牲了很多烈士,加以清政府监视严密,曾做新军标统和黄埔陆军学校总办的黄士龙乘机为虎作伥,极尽收买的能事,以致士气一时低落,到了武昌起义,各省纷纷响应,它还没有起而发难。但一般人心,自从三月二十九日起义之役,逐渐趋向革命;四川铁路风潮事起,继以武昌起义,更加激动。党人方面,更加紧张作军事的布置计划,攻击广州。他们的布置是:朱执信、胡汉民负责广州发动起义,广州以外,分四路进军,相约会师广州。陈炯明起东江,称第一军;徐维扬起北江,称第二军;苏慎初起西江,称第三军;姚雨平起潮汕,称第四军。设机关于香港,居中策应。到了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九月间,形势更为紧张,陈炯明、王和顺起义了,各民军也分别在西江、北江各属起义。民军中势力最大者为王和顺的惠军,有万余人;其次为香军,有数千人;此外有李登同(李福林)、陆兰清、谭义、周康、石锦泉等各部队。各路民军,声势汹汹,准备向广州进攻。据番禺县续志卷四十二载:是月(指辛亥年旧历九月)十八日夜总督张鸣岐闻革命军声势浩大,微服遁走;同城司道府县以次文武官员均先后遁走。这儿所指“革命军”,就是指各路民军,特别是惠军和香军。因为这两路民军势力既大,且距离广州又近。那时候,广州绅商害怕革命党到来,秩序紊乱,于己不利,于是联合一起,借口维持治安,保全大局,于是月初四日(1911年10月25日)在下九甫文澜书院务农总会开会,以当时所谓“在籍大绅”邓华熙、梁鼎芬为主席,议决:“(一)各省因乱事来电调兵,机饷、机械,一律不答应,截留协饷,以为防守之用;(二)即日成立监督官吏,改良政治总机关,由各界团体公举代表主持;(三)推举代表和旅港各团体联络。”当将议决案送达粤督张鸣岐,张复函,赞成裁兵、截饷。旗人也表示赞同。绅商方面,以为张似有允许独立意图。可是,议案措词含混,似独立,又非独立,商界人士,以为不能模棱两可。初八日(1911年10月29日),九大善堂、七十二行总商会召集各界人士又在爱育善堂会议,提出承认专制政府还是承认共和政府的问题。议决“公认共和政府”。即日由九大善堂、七十二行商代表领衔,将议决案正式呈知张鸣岐,并推举代表赴港接洽,传达意见;一面由九大善堂、七十二行总商会举力商团,以资自卫。下午又推派代表到文澜书院,出席融合满汉维持人道的集会。这个集会,也是由绅商、九大善堂、七十二行总商会召集的。八旗官绅也派代表出席。议决:“维持公安,彼此并无意见。极力保护满汉八旗生命财产,并要求将新政府军队对满汉八旗与汉人一律看待,因这一场是政治革命,不是种族革命。”代表回去复命,满汉八旗官、绅、军、学、耆老、兵丁,通通赞成,复函表示同意。正在文澜书院会议满汉融合事件时,有人持一白旗,旗上写着“广东团独立”六字,暨在书院门口,放鞭炮数万响,人人欢呼。各商店也悬旗张灯,燃放鞭炮,举杯饮酒,互相庆贺。不料张鸣岐闻得这一消息,马上派人将旗灯扯去,并出示力斥独立之非,严行禁止。群众受了这种打击,人心惶惑,全城罢布,城门关闭,这是初九日(1911年10月30日)事。有人说张鸣岐初时对独立已有允意,后因听到武汉清军小有胜利,又接得清廷电告“京安”,并着维持地方,即推翻前意,不愿独立。

   初十日(1911年10月31日),民众因张鸣岐严禁独立,感觉大祸将临,全城骚动。城门只开大南门、小东门,其余关闭。商店一律闭门,停止营业。富户纷纷迁徙港、澳或乡间。所有渡船、火车,搭客拥挤万分。贫民因百业停顿,生活无着,甚至当押行也止当候赎,典当无门,只有束手待毙。于是劝业道、咨议局、七十二行总商会分别劝告民众安居乐业,商店照常贸易。巡警道出示禁止开会演说。但人心已倾向共和,这种办法,已不发生作用了。

   十八日(1911年11月8日),九大善堂和七十二行总商会联合各界再行集议,要求张鸣岐独立。张也派代表出席。决定广东独立,并推举张鸣岐为临时都督,镇统龙济光为副都督,并于十九日(1911年11月9日)上午八时,在咨议局(现已划入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范围,园内右边有大圆顶的建筑物,即其故址)开大会,宣布呈文,经大众通过,连同关防送请军政府临时都督启用,请他们即刻正式公布,一律悬竖独立旗帜。张接受了这种要求,出示安民。可是将都督印信送张时,张已逃遁(番禺县续志载:张于十八日夜微服遁走)。乃转送龙济光,龙也不允当副都督。代表折回,再开会另举胡汉民为都督,胡未到时,由协统蒋尊簋为临时都督。即将中华民国国旗悬挂于咨议局。群众欢呼震天,拍掌之声,不绝于耳。蒋尊簋就任临时都督,龙济光就任副都督,军政府乃成立。

   张鸣岐为什么仓皇逃遁?向来传说,是给香港中国报的那条“京陷帝崩”的电讯所吓倒。这种传说,可能是真的。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受了民军的威胁,心中害怕,否则不会不调查消息的真假就仓皇逃遁。由此,说明了广州的光复,民军有相当的功绩。但后来各路民军几乎全部解散,此中原因,很少人谈及。又有人说,当时张所倚靠的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因大势已去,不愿死守(听说是一个同盟会员谢某向李游说),张和李就相率离去广州。

   一说张、李离去广州后,人心惶惶无主,一班豪绅、富户、大商家在文澜书院集议,决议:举镇统龙济光为都督,率兵入城维持秩序。用书面转达。龙复书大意是:龙家军向来忠于清室,断不能不战而降。这封回书,吓坏了一班绅富和商家,马上又再集议。讲武堂总办韦汝聪献议,龙既不愿就,何不另举协统蒋尊簋,群众赞成。因韦与蒋是日本士官学校的同期同学,由韦再写一私函,请蒋以大局为重,就任广东都督。蒋复函赞同,答应率队入城维持秩序,并就任都督。可是,同时龙也有信来,解释前函,纯是误会,盼将都督印信即刻送到。他们左右为难,罔知所措。韦再献议,只有开群众大会投票公选。众从其言。结果,选出胡汉民为广东都督。于是一面拍电香港中国报转知胡上省就职,一面去函蒋、龙说明一切。

   大东门外咨议局,已布置一新,候迎新都督。不久,有一中年男子身穿白斜企领民装,直入咨议局礼堂,在黑板上自我介绍是胡汉民。群众把他拥入休息。大家开始介绍戚友,并将新刻的都督大印捧出。胡一经签字,马上写委令盖印。单是顺德一县,也委出了九个县长。蒋尊簋即解除临时都督任务。各路民军,纷纷入城,时为九月二十日(1911年11月10日)。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