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新学,刘冠三致力培养人才(3)

辛亥革命网 2013-08-08 00:00 来源:潍坊晚报 作者:孙锦 韩镇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刘冠三乃是山东早期同盟会会员,高密籍。他曾在济南创办《白话报》,开山东革命宣传之先河。他还是济南山左公学、青岛震旦公学的发起人

  刘冠三扮农夫,徒步千里推车宣传革命

  学校被查封后,清廷想趁此机会引渡刘冠三。刘冠三化妆成农夫,推一独轮小车,经诸城转鲁南,由鲁西进入河南,经山西、内蒙古,于1911年初到达北京。刘冠三历时两年,行程数千里,沿途宣传革命,联络同志。正如他写的诗句:“一程风,一程雪,前行不怕虎狼恶”。刘冠三以其传奇业绩表现了革命党人忘我的斗争精神。

  陈干在震旦公学被查禁后,赴东北投入反清斗争,他在长春等地发展同盟会,组织长春山东同乡会,并在其中设立山东路矿研究所。他还发动成立了新民山东同乡会,该会很快成为关外最具实力的革命团体,以后成为辛亥革命中滦州起义的先导力量。

  学校的查封并没有使同盟会会员们屈服,他们有的入工厂做工暂且隐匿,有的赴外地从事革命活动。武昌起义爆发后,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革命党人又汇聚青岛,建立了秘密机关部,成为领导沿胶济铁路地区独立斗争的指挥中心。

  青岛震旦公学虽然仅仅存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但它在宣传革命、组织群众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济南的官办学堂中,同盟会会员积极开展斗争,做了许多工作。同盟会会员丁惟汾、綦衍麟、丛禾生、王东平等在法政学堂、师范学堂、农林学堂等处进行了长时间的斗争。他们设立秘密革命机关,联络反清革命分子,使这些学校成为后来山东独立斗争的摇篮。武昌起义爆发后,这些学校特别是法政学堂的师生积极开展斗争,运动新军巡防营,广造舆论,进行示威,迫使山东巡抚孙宝琦接受独立要求,成为促成山东独立的重要力量。

  相关链接:
  孙中山高密留箴言: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元旦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宣布退位。就在此时,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挟制,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出于政治需要,邀请孙中山到北京会谈。8月18日下午四点,孙中山应邀前往,偕夫人卢慕贞自上海乘坐安平号轮船北上。孙中山这次北京之行,来回途中两次经过胶东沿海。回程中,孙中山欲由济南乘火车去青岛,借此考察中国铁路发展情况。1912年9月28日早七点,孙中山,偕卢慕贞、秘书宋霭龄等一行40多人,乘坐专列自济南前往青岛,途中经过高密时做了短暂的停留。

  在高密市档案馆,记者见到一篇记录孙中山先生停留高密的文章。文章的口述人侯芝庭曾任中国民主同盟青岛市委员会秘书处主任,青岛市政协委员。

  侯芝庭1888年出生在高密县北乡一个偏僻的村庄小侯家,1910年考入山东农林学堂(校址在济南东关),1911年经刘冠三、陈明侯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1912年毕业回到高密后从事农业改良工作,创办师范讲习所短训班,向学员灌输民主革命思想,以期培养革命人才。

  根据侯芝庭的回忆录,当时孙中山由刘冠三等陪同沿胶济线赴青岛,途经高密,做短暂的停留时,侯芝庭曾组织当时的高密县中和师范讲习所教员数十人,到车站迎送。侯芝庭在回忆录中讲道:“那次会见,时间虽短,却使我毕生难忘。”

  “列车进站,我与学生早已列队静候。中山先生身着深色西装,只有两人跟随下车,与我等一一握手。先生从学生列队前走过,频频点头、招手,含笑走回车厢。我在随行人员上车后,也随之登车。”刘冠三随即介绍了侯芝庭的姓名和职业,孙中山先生热情地招呼他坐下,并叫宋霭龄取出一张全身照片,亲题:“高密同盟会留念”,落款:“孙文赠”。侯芝庭双手接过照片,激动地说:“我也随总理去青岛吧!”孙中山先生回答:“不必,学生学业要紧。”

  于是,侯芝庭又要求孙中山先生训话。“先生手摸额头,半晌,颇有感慨地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这一训言体现了先生忠于国民革命的崇高精神,多年来时时回响在我的耳边。”侯芝庭手中孙中山的亲笔题照,至1927年奉系军阀查抄他家时不知去向。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