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飘飘:历史上铁马兵戈的战争岁月(3)

辛亥革命网 2013-03-18 00:00 来源:黔中早报 作者:玛尼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贵阳,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尘封往事,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记。当事人作古多年,除了史料记载和档案及后代的口传,那段长风

  战争结束后,江来甫手下团长卢慈佛带士兵四处寻找,终于将江来甫浸渍得已凝结成紫黑色血迹的遗体找到,把悬挂在树上的头颅取下合放一起听侯指示。听到父亲阵亡噩耗后,被硝烟熏得一脸漆黑,带着一身血污从“炸弹队”赶回来的江琴荪悲愤地号啕大哭,亲手将父亲暨官长江来甫的首级和尸身用骑兵用的鞍马线缝合,几位悲愤的军官退下旗杆上起义军布满弹孔的军旗给老长官盖上装殓。

  旗帜漫卷,铁流向北  在一封发黄的信函里,记者看到江琴荪老先生上世纪1985年写给贵州省统战部的一封信,知道他跟随父亲江来甫的部队收复了南京城后,同十八星旗下的革命党人队伍操持着才装备不久的“十三太保”连珠枪和“九响毛瑟”枪又各处征战,并向淮河下游、洪泽湖南岸一路北上讨伐清军。

  在镇江“辛亥革命人物”文献中有这样的记载:镇军将领林述庆此时担任北伐军总司令,他早在组织镇军攻打南京时就在他的《江左用兵记》中以“来甫慈厚忠勇,有古儒将风”来欣赏和赞扬部下江来甫的为人和诚挚,因而任命江来甫担任北伐军第四支队队长。

  江琴荪由于在攻打雨花台、抢占天堡城、收复南京城战斗中作战勇猛,参加辛亥革命同年正式加入同盟会革命党,升任一等差遣官及第九师团上尉参谋。

  父亲是旧制清军统领,儿子是新式革命党军官,父子俩为了“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革命目标,成为了并肩的战友。在一面大红为底图案,中间辐射九个黑色锐角中各有一黄色圆星的革命党十八星旗的引领下,父子俩一路上从秣陵关打到颖州(阜阳),路途上不知经历了多少次生死。

1908 年清军驻南京第九镇第三十三标第一营在管带指挥下,在秋操中演练炮兵轰击。(档案图片)

  那时正值深秋,落叶、夕阳山外,大家背着长枪,扎着绑腿,束紧腰带,剪掉长辫的头,举旗昂守也不回地向北……
 
  披覆“烈士”荣誉回归故里  江来甫牺牲后,部队令师部副官长彭笑潮和江琴荪带部分江来甫的老部下护送江来甫灵柩回祖籍厚葬,灵柩离淮安县城还有几里地时,亲友及乡党等候迎灵,县城大路两旁尽是素绢白纸哀恸,令人泪水怆然而下。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陆军总长黄兴指令为反帝制牺牲的烈士江来甫建忠烈祠以示纪念,授称号“烈士”,在淮安县城南门外拨出涧河边准提寺的三间房作为忠烈祠,正门上由黄兴亲笔题写“江来甫烈士专祠”七个大字匾牌,陆军部还特意为颁发铭刻书有“追赠陆军中将江来甫烈士之灵”牌位,由陆军部高官护送淮安供奉烈士之祠,供世人瞻望祭祀,其间还把江来甫生前所配的一支东京炮兵工厂设计出的南部式木盒手枪(大正十四年式手枪,中国俗称匣子枪,也称为“王八盖子”)及新军西洋式指挥军刀陈放灵堂一起供奉。

  记者从南京一退休的93岁高寿的老文史馆员李老先生处得知,江来甫停丧日中,寺内和尚念经整整三天超度,在此期间恰逢一反清复明战败而出家做了道士的老人路过淮安城,闻听江来甫事后,在寺外不远处找了一家农屋,为将军做了三天道场,这佛教、道教同为做法亊,是淮安城有史第一回。

  有档案记载,江来甫生前常对手下兵勇说:“完成北伐,推翻帝制,实现民主共和,才算得上是中山先生革命事业之信徒。痛哉!”

  这些档案记忆,犹如一本泛黄的相册,一百多年了,仍无声地诉说着那些追随革命信仰和热血抛洒战旗的故事。

  继承讨伐,隐姓埋名做地下工作  料理完父亲江来甫的后事,以淮安家族亲人作了几番交待后,儿子江琴荪赶回起义部队,继续同清军作战至清帝逊位,在袁世凯集团和南方革命军的逼迫下,清王朝结束了对中国260多年的统治。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