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血案中的辛亥细节

辛亥革命网 2012-10-09 00:00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陈四四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11年。由于四川保路运动越演越烈,引起了清朝统治者的极大不安和恐惧。9月2日,清廷下一道严厉的电旨申饬四川总督赵尔丰,严令他要弹压

  寻找“成都血案”的历史细节

     “刘元章,男,15岁,籍贯罗江,机匠;张万寿,男,73岁,籍贯张掖,放马……”由省委统战部和省文史研究馆联合主办的“百年辛亥”展览在成都人民公园里举行,一份详细的 “成都血案”遇难同胞名单引起人们关注。白底黑字,这份100年来首次公布的名单,引来人们无数疑问。

     “成都血案”是如何发生的?这些历史细节又是如何被发掘出来的?为此,记者走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李永晖。

  《川人自保商榷书》成赵尔丰借口

     “骇人听闻的‘成都血案’,是四川保路运动中不能抹去的重要历史事件和转折点。”李永晖告诉记者。

     时间回溯到1911年。由于四川保路运动越演越烈,引起了清朝统治者的极大不安和恐惧。9月2日,清廷下一道严厉的电旨申饬四川总督赵尔丰,严令他要弹压四川民众,如果再发生事端,就要定他大罪。同时,督办粤汉、川汉铁路大臣端方早已利用四川保路运动闹大的机会,参劾赵尔丰,想谋夺四川总督职位。

     赵尔丰本是一位特别看重官位的官僚,又是嗜杀成性的刽子手。面对朝廷的严厉申饬,他深深感到自己已失去朝廷的信任,如果再不采取强硬手段惩办参与四川保路运动的民众,自己的官位必然不保。于是,赵尔丰在9月4日致电内阁表明态度:川人不听解散,惟有兵力剿杀,请朝廷维持。“这个时候,赵尔丰已经阴谋用武力镇压保路运动。”李永晖说。

     恰在此时,赵尔丰找到一个借口。9月5日上午,川汉铁路公司召开特别鼓动大会,铅印传单 《川人自保商榷书》在会场上散发。《川人自保商榷书》由同盟会会员朱国琛、杨允公、刘长述三人起草,猛烈抨击清政府卖国,号召四川人民团结起来自保,透露出四川独立的主张。

     急于镇压保路运动的赵尔丰一口咬定,《川人自保商榷书》是保路同志会的文件,其中提出的自保条件,实际是 “遂图自立”,“俨然共和政府之势”,是谋逆。于是,赵尔丰立即找他的心腹商量对策,加紧调兵遣将,在成都布防,“凶相毕露向四川人民举起了屠刀”。

  那夜成都城内血流成河

     9月7日,川汉铁路公司召开股东会议,赵尔丰派人到会场,请保路同志会和汉川铁路股东会负责人到总督衙门看邮传部对川汉铁路的回电,并磋商路事,将蒲殿俊、罗纶、张澜等人诱骗到总督衙门。

     “据史料记载,当时总督衙门内外是手执步枪的士兵环绕,房上、街口、外庭、内堂布满武士。”李永晖说,当被诱骗诸人进入总督衙门,就被清军士兵用绳索绑住,前后四周都是士兵杀气腾腾以步枪、大刀、手枪相向。随后,赵尔丰命令军警搜查川汉通路公司,封闭铁道学堂和股东招待所,查封了《四川保路同志会报告》、《西顾报》、《蜀风杂志》、《白话报》、《启智画报》等宣传保路运动的报刊,并禁闭城门,密布街哨。

     当赵尔丰诱捕蒲殿俊、罗纶等人的消息传出,整个成都城震动了。成百上千的群众,每人头顶光绪皇帝的牌位,手拿一炷香,潮水般涌向总督衙门请愿,提出铁路民办,释放被捕者的要求。请愿群众越来越多,聚集在总督衙门门前。持枪守卫的士兵阻挡不住,人流冲进了总督衙门院内。然而,面对这些手无寸铁的请愿群众,营务处总办田征葵依照赵尔丰的旨意,下令向群众开枪射击。“一时间,总督衙门院坝内和院外枪弹如雨,遭到残酷屠杀的群众纷纷倒在血泊中。”

     李永晖告诉记者,面对武力镇压,请愿群众仍然不退散,田征葵就命令防军开炮轰击。成都知府于宗潼见此情景大哭,用自己的身体挡住炮口制止开炮,才避免了这一更大的灾难。可是,预先派有的巡防军守着各街口,禁止居民行走,开枪乱射。马队在街上乱跑,践踏群众无数。

     最让人伤心的是,赵尔丰竟下令3日不准收尸。当时,天降倾盆大雨,尸体被大雨冲刷浸泡后腹胀如鼓,一片凄凉的景象。“总督衙门就在今天的督院街,”李永晖说,那里到处是群众尸体,血流遍地。当时有人写了一首竹枝词控诉道:“手抱神牌有罪无,任他持械妄相诛。署中喊杀连开炮,我说官才是匪徒。”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