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对惠州中学生的影响

辛亥革命网 2014-03-06 00:00 来源:惠州市惠城区人民政府网 作者:李元经(遗作)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清光绪、宣统年间,惠州中学(当时叫广东省惠州府官立中学堂)的一些自广州聘来担任历史和经学(《左传》)的教师,课间不时表达民族革

  清光绪、宣统年间,惠州中学(当时叫广东省惠州府官立中学堂)的一些自广州聘来担任历史和经学(《左传》)的教师,课间不时表达民族革命思想,学生受到感染。这样的教师有因此被中途解职的。他们在学生中有威信,忽被撤换,造成同学对校方行政的憎恨。以后同学对学校行政不时掀起磨擦或罢课风潮。

  同学是在封建主义教育下长大的,不注意孙中山主义。后有人自东洋留学返国拿来《民族杂志》一册,内容是章炳麟的作品,把食毛践土、赖有贤明君主和其他改良主义等谬说驳得体无完肤。一部分同学互相传阅,视为至宝。同时看《洪秀全演义》小说的同学颇为广泛。同学有了这些革命理论基础,对孙中山主义开始有了认识,乙班同学陈经的思想转变最快,认识孙中山主义的正确性最早。当广东新军起义失败时,他曾对我说:“中国不应改为康、梁主张的君主立宪,而应改为孙文主张的民主共和。”他的中秋节感怀诗有这样两句:“锦绣河山遭破碎,中秋月照泪痕鲜。”辛亥革命前(1908年)担任体育和生理学教师郭守艺(又名公接,大埔人,曾游学日本),见时机已熟,召集部分学生秘密开会,叫大家加入同盟会,得到全体热烈响应。他不久遂离学校去香港同盟会机关办事,以后同学们常来往香港,并在校外设会议地点。3月29日之役,有甲、丙班同学约十人参与,事后均安全返校,当严确廷(严德明的弟弟)被清官府逮捕解省时,因他与惠州中学同学关系密切,同学们十分恐慌,但严确廷宁愿杀头也不肯供出同学一人,同学们得以度过危险关头,继续搞革命活动。

  (说明:本文乃先父李元经于1966年1月写的。先父与陈经是同班同学(现仍存有当时的同学录),同时的还有王映楼、梁镜球等,均于是时参加同盟会。此文属第一手材料。写此文时因事隔五十多年,虽不很详尽,然亦可见到当时在惠州中学革命活动之一斑。——李显明)

  (原载1987年《惠州文史资料》第三辑,惠城区政协文史委员会编)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