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山先生奉安大典忙碌的人们

辛亥革命网 2013-11-21 00:00 来源:人民政协网 作者:原启长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29年,国民政府举行奉安大典,将中山先生的灵柩从北平移灵到南京中山陵下葬,一路用的都是日升杠房的杠夫,这在当时是一件轰动全国的大

中山先生灵柩运抵紫金山

  我老家在山西祁县,祖父16岁就随曾祖来京城经商,做羊皮生意。当时山西人在京城做买卖的很多,同为老乡,相互之间自然会帮衬照应,一来二去就都成了好朋友。那时京城有一间非常有名的日升杠房。所谓杠房,指的是旧时出租殡葬用具和代为安排仪仗鼓乐等的铺子,和现在的殡仪馆的工作性质类似。当时日升杠房的孟老板就是祖父的一位很要好的老乡。

  1929年,国民政府举行奉安大典,将中山先生的灵柩从北平移灵到南京中山陵下葬,一路用的都是日升杠房的杠夫,这在当时是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之所以选中日升杠房承办此事,不仅因为它实力雄厚,而且因为它那时很有名气。历史上日升杠房曾承担过慈禧太后、隆裕太后、光绪皇帝这三次的重要殡葬活动,三次都是清朝内务府指名交给日升杠房承办的。从清末到民国,平时在为京城的达官贵人们的各种丧事服务中,日升杠房为雇主们服务得非常到位,更获得了业界一致的认可,所以奉安大典最终也选中了日升杠房。

  听父亲讲,当年孟老板创办日升杠房时,在经营管理上很有一套,其实说白了,就是“保证服务质量”。日升杠房的杠夫挑选的都是30多岁、高个子、年轻力壮的棒小伙,且旗人占多数。柜上常年养着一班固定的杠夫,不像很多杠房,有活了现招人,没活了就遣散员工。这种用人方式有利于管理,杠夫们平常生活劳作在一起,彼此熟悉,经常是不用言语,一个眼神或一个手势就知对方心思,抬起杠来,容易协调、平稳,节奏感也强,合作起来比较顺利。孟老板对杠夫们要求非常严格,遇到有生意时,孟老板头天不许员工喝酒,晚上统一睡在杠房,为的是第二天不误事。碰上“大活”,孟老板一定派信得过的杠夫去,避免因不小心有个闪失什么的得罪了雇主。由于杠夫们平常被管理得很有规矩,训练有素,举手投足间少了一些散漫、粗野之气,与其他小杠房出来的未经严格训练的杠夫有着天壤之别,所以请日升杠房的杠夫让那些雇主们也觉得葬礼很有面子。所以京城有钱人家、大户人家遇有个殡葬之事,都愿意请日升杠房,日升杠房的名声就此越来越大,买卖越来越红火了。

  孟老板对待杠夫们也比较厚道,日升杠房的杠夫一般没活时拿的是固定薪水,有活时还可以再拿“包份钱”,因此生活压力比其他同行相对较小,加上生意好,杠夫们拿的“包份钱”也多,因此人心稳定,留得住“杠夫人才”。

  听父亲说,那时日升杠房铺面虽然在北平繁华地段西单,但杠夫们平日里住在离我家很近的大酱房胡同,由于我家院子有半个操场那么大,日升杠房的杠夫们经常在我家院里进行操练走步、起杠什么的。这次孙中山奉安大典,事关重大,出不得半点差池,于是孟老板临时借用了缸瓦市大街群生汽车行(原是冯玉祥将军的练兵场,现为二炮招待所)停放车辆的地方组织杠夫们加紧训练。

  奉安大典事关国家“体面”,日升杠房为干好这单“大活”,着实下了不少功夫,提前准备好了所有的杠棍、杠绳、号衣、大小棺罩等,各种必备用品一应俱全。因孟老板与祖父的关系非同一般,这等大事两人免不了在一起商议。

  当时孟老板向祖父提议,让祖父出面在灵榇的必经之路西四牌楼处设一茶桌,以备杠夫们换杠歇脚之用,祖父欣然同意,并将这件事交给父亲去办理。

  那年我父亲十八九岁,在中国大学见习班学习,课余时常到祖父的店里帮着干活,接到奉安大典移灵途中备设茶桌之任,父亲热情高涨,积极地参与筹备。

  父亲拿着孟老板给各店铺开的条子,一家家的上门联系,有同和居、龙泉居两家饭庄,羊肉胡同口一家茶庄,缸瓦市一家山西人开的盆铺。请两家饭庄供应水和茶桌,茶庄自然是供应茶叶,盆铺则供应一些茶具及其他一些用品。各家店主为中山先生的移灵大典出点力气哪个都不在话下,没有一家不欣然接受。

  日升杠房为了奉安大典的筹备下足了力气,不仅准备了所有的用具,还将全部杠棍都重新进行了粉刷,一水的白色,杠绳包了崭新的蓝布,杠夫们的号衣统一印制成“青天白日”样式。奉安大典当天杠夫们统一着千层底双脸洒鞋、黑裤腿带,腰系黑色练功带,不许扎牛皮款板带,身着“青天白日”号衣,庄严中透着肃穆威武。

  奉安大典北平移灵的当天夜里,孟老板深感责任重大,虽一把年纪仍亲自赶赴香山指挥。26日零点,24名杠夫在整齐的号子声中齐步起灵,一步步地稳稳的将灵榇移出了碧云寺大门。出了大门后,又改用32名杠夫的中杠继续前行,沿途都拉上了临时电线,50步一盏灯,道路两边,全是士兵、军警、消防、救护队等各等人员护送,燕京大学数十名学生也参加了救护队。

  天亮时,护灵的队伍到达了颐和园旧宫门牌楼,这时道路也宽了,前方路况也好了,于是将灵榇换成大棺罩,并改为64名杠夫抬行的大杠。

  孟老板一直在队伍的前后跑来跑去,一路关照着,到达西四牌楼时,他的长袍都湿透了,匆忙中只喝了一口茶水,又跟着运送灵榇的队伍继续南下至前门火车站,亲随日升杠房的杠夫们到达南京,将灵榇抬上中山陵,在紫金山正式下葬。孟老板这段经历除了当年的一些老人外,极少为人所知。

  当年奉安大典时用过的杠棍还曾留存下一些,由于没地方放,孟老板就将其扔到笔者家东院墙角,酒杯粗的杠棍经过多年的风吹日晒,油漆都斑驳脱落了,我小时候不知道那是干什么用的,后来听了父亲的叙述才知道那是抬中山先生灵柩用的杠棍。

  在20世纪40年代日伪统治时期,当年承办过多次大典的日升杠房逐渐衰落,店址也由西单西长安街搬到缸瓦市大街。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大户人家都向大后方撤离了,致使日升杠房生意大不如前。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公私合营,日升杠房改为现代意义的殡葬服务部。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