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勿幕通过《夏声》呼吁共和

辛亥革命网 2013-11-19 00:00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井晓天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08年,井勿幕年届“弱冠”,是中国同盟会中最年轻的领导人之一。他通过《夏声》等刊物,广泛宣传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揭露清政府的黑暗统

  1908年,井勿幕年届“弱冠”,是中国同盟会中最年轻的领导人之一。他通过《夏声》等刊物,广泛宣传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揭露清政府的黑暗统治和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鼓动民众积极参加反清斗争。舆论宣传以知识阶层和陕西高等学堂、师范学堂的青年学生为主要对象,并通过他们的再宣传,更广泛地发动了普通民众,迅速壮大了陕西的同盟会组织,奠定了辛亥革命在陕西的坚实群众基础。

  井勿幕以“侠魔”为笔名,在《夏声》上发表多篇文章,其中尤以长篇论著《二十世纪之新思潮》最为惊世。该文是陕西第一篇全面介绍社会主义思潮之著作,也是他的民主革命思想的总阐述,全文约二万余字,原定分三期刊载完,后因《夏声》停刊,第三部分未能刊出。今人不能一睹全文原貌,实为我辈一大遗憾。

  该文开篇即开宗明义:“专政制度之思想,早已一落千丈,过去之时代也。即自由制度亦成晚照斜阳,行将就没。而黑云蔽空,冲滔天之大浪而来者,即此社会主义之新思潮也。”“今欲去弱肉强食之禽兽世界,而抵平和幸福之文明世界,非采用社会主义,绝不能达此目的。”他主张:“维社会公安,谋人民幸福。贫富之悬隔也,思有以平均之;贵族之骄横也,思有以压抑之;政治之失平,国民道德之堕落也,思有以改革而补救之。”他抨击腐败没落的封建制度和清政府:“相彼豺虎,飞食生人,强豪巨蠢,为害闾里,相沿成俗,千载固如一日也,而今倍之。政演王权,治尚专制,荼毒生灵,惨无天日,持笼络之密术,以实行其阴狠之策,固属惯技也,而今甚之。”“大厦将倾,犹以磐石之固依之;盗贼入室,反以贵宾之礼处之;国民思想之薄弱,蝇营狗苟,日趋于道德堕落之途也,而今又加之。”“外人借政府为傀儡,政府又借外人为护符,相缘为奸,以害我民。”他号召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体。

  由于“社会主义以克复天赋人权为宗旨,而奴隶制度则沉没其天赋人权者也。”“共和国以自由为天赋人权,故爱自由若生命,然不平等,则无自由,贵族者平等之敌也。”他认为:“社会主义之盛行于各国也,均以颠覆人类阶级为最要之目的。”而“平民主义之倡行,即为催倒人类阶级之利器。”即社会主义以消灭阶级为最终目标,实行民主革命是实现终极目标的关键。“本平民之思潮,以挽社会之残局,可破坏者,持平民主义破坏之;可建设者,持平民主义建设之。”

  他敏锐地发现:土地问题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性。“彼无耕莳之劳,无纺绩之苦,而锦绣缠身,肥甘慰口;反之终日役役,劳其筋,汗其颜,尚艰于一饭之饱,一衣之蔽。土地之配置失宜,产业归于私有之为害甚烈。”他深知在中国平均地权之不易,主张土地国有。“土地国有之说,询足以分配田产于齐民,使利益均沾。”“使民知地土为人生托命之源,强豪巨族欲施其横领之手段,得以预防之;而茫茫神州,据为家有,且欲流传于万世一系者,当为人道所不许。必思有挫其锋而颠覆其背逆之谋,斯为得矣。”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此时的井勿幕不仅有着强烈的民主革命思想,而且已渐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萌芽,呼吁社会公平,追求自由、平等是井勿幕民主革命思想的精髓。在该文发表10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读这篇雄文巨著之时,仍有振聋发聩之感。因为该文发表在十月革命爆发之前9年;在封建主义根植于中国几千年的当时,能有这样一位年轻人高瞻远瞩,振臂疾呼社会之公平,实属难能可贵,此人、此文不应为历史所湮没。

  1908年秋“蒲案”爆发。同盟会员常自新等早在1907年就组织了蒲城县教育分会,井岳秀亦担任评议员。他们在县学堂宣传民主思想,揭露清政府罪行,进行革命动员。县教育分会的活动引起知县李体仁的惊恐。1908年8月,李体仁遣亲信管理学堂,以监视师生活动,遭师生反对未遂。9月李体仁借故迫使常自新等辞职,激起全体师生罢课示威,并宣布成立“自治公学”以相对抗。李体仁以鼓动学生图谋不轨为名,捣毁教育分会,逮捕常自新和学生30余人,严刑审讯,致学生原斯健伤重牺牲。清政府暴行激起全省教育界公愤,井勿幕与同盟会骨干立即在《夏声》等各种报刊上揭露李体仁封闭学堂,毒打师生,违法滥刑,草菅人命的罪行,使“蒲案”迅速发展为席卷全省、震动全国的反清学潮。当时同盟会秘密文件正藏在井岳秀家中,清政府差弁前往搜查,适因其参加李襄初母亲葬礼不在家中,井夫人随机应变,情急之下将秘密文件埋藏于院内菊花丛中,官府搜查终无所得。当晚井岳秀持刀越城回家,将秘密文件、会员名册等焚烧,保护了革命党人的安全。
 
  原斯健伤重时,井勿幕曾致函慰问鼓励:“试看吾辈他日立马昆仑,重整天下。望自保重。”原牺牲后,同盟会立即组织西安各界隆重追悼,“祸兆全秦,强权胜,公理无,竟使疾风摧劲草;冤深沧海,学界哀,国民悼,望教白日见青天。”经过革命党人坚决斗争,清政府被迫将李撤职并抚恤受害师生,“蒲案”学潮取得完全胜利。

  受“蒲案”胜利的影响,同盟会组织在陕西得以迅速壮大。“西安师范及高等各学堂学生受其宣传,秘密加盟者日多,影响辛亥光复之功甚大。”“陕西起事所以得实力者,是由于井勿幕的活动;井勿幕的活动所以能顺利进行者,还是蒲案造成的有利条件。”

  “蒲案”是中国知识界早期有组织的争人权、争民主的反清学生运动,也是同盟会领导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清革命运动;“蒲案”是对井勿幕民主革命思想路线的首次实践检验,也是对其领导才干的重大考验锻炼;“蒲案”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同盟会人的革命斗志。“蒲案”以其成功的范例,辛亥首义的舆论先导,而载入了中国近代革命史册。井勿幕在“蒲案”中所表现出的卓越的掌控全局的领导才干得到三秦志士的认同,并受到孙中山、黄兴等人的称赞。
  
  (原文2008.10.9. 发表于人民政协报第五版春秋周刊 )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