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横城的一段硝烟岁月
辛亥革命网 2013-11-18 00:00 来源:银川晚报 作者:李振文 查看:
一个冬日,黄河水面泛着冷冽光泽。已近冰期,但此时的横城渡口依然一派“忙碌”——数十只顺流而下的船筏匆忙地挤靠岸边,而在不远处横城堡的高墙之外,已经支起了数量众多的火炮。城内是奋力抵抗的民军,城外是气势汹汹的兵勇。片刻之后,隆隆的炮火声响起,不时喷发着的火光与硝烟,仿佛要在刹那间将这座古老的城堡吞噬……
这一幕发生在百余年前,这一日是1911年12月20日。
1911年,一个极其特殊的年份。这一年的10月10日,迸发在武昌城里的一声清脆枪响,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变革。从湖北到北京、陕西……熊熊的革命烈火席卷大地,当时隶属于甘肃的宁夏,在这场革命的宣言中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而处于战略要地的横城,则经历了一段它历史记忆中的硝烟岁月。
10月22日,西安的光复,让宁夏的革命党人备受鼓舞,有力地促进了宁夏地区辛亥革命的爆发。11月14日晚,“宁夏革命同盟支部”在宁夏府城(银川市)岳武庙内,秘密召开了各方联席会议。会议决定兵分四路,在银川举行武装起义,灵州、平罗、中卫各地同时举事发难。按照“岳武庙会议”部署,革命党人高士秀等人来到灵州,组织当地的民军起义。11月17日,灵州民军正式开始起义,攻占灵州,并于之后宣布成立灵州革命军政府。
灵州之后,起义军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横城。
横城为水路交通要冲,亦是灵州和宁夏府城的门户,拿下此地是当务之急。当时,横城驻守着二三百名武备精良的清军官兵,负责人是五位崔氏兄弟,人称“崔家五虎”。为夺取此地,在灵州光复之际,高士秀就先派人化装混入横城内,与驻守清军里的内应取得联系,相约举事。11月20日,高士秀率军连夜直奔横城。驻守的清军将领知悉起义民军来攻,慌忙携眷逃跑,其他守城士兵亦不战而逃。于是,起义民军里应外合,未动一刀一枪,于黎明前一举占领横城,在军事上形成了灵州、横城、银川遥相呼应的犄角之势。
轰轰烈烈的宁夏起义,令全甘肃振动。陕甘总督长庚、陕西巡抚升允深为恐惧,赶忙抽调“精锐军”马安良部的帮统马麒率领马、步六营,星夜直扑宁夏“剿办”。12月中旬,马麒率领西军抵宁夏广武,分兵东西两路,西路沿黄河西岸进犯宁夏府城,东路水陆并进,直扑灵州和横城等地。
西军和民团乘数十只船筏沿黄河而下,直抵横城。到横城后,西军首先占据渡口两岸,切断横城与宁夏府城和灵州的通道,然后将驻守横城的高士秀所部民军包围,并以猛烈的炮火发动进攻。民军在高士秀的指挥下,积极加强防守。横城虽有民军近千人,但多是临时组织起来的未经训练的群众,临战时多有逃散;民军武器除有少部分开花炮和来复枪外,大多是大刀长矛,武器低劣。由于敌我力量相差悬殊,高士秀率部奋战两日后,决定弃守横城,突破重围,率民军到金积、吴忠等地阻击西军,后转移到陕北三边一带。
也是在这个寒冷的冬月,宁夏府城被攻陷。其后,随着府城和横城失陷,“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灵州也在顽强坚守后无奈“议和”,惨遭洗劫。轰轰烈烈的宁夏辛亥革命,在反动势力的剿杀下,最终归于失败,但它对西北地区民主革命的影响,却是极为深远。而做为当时起义要地之一的横城,在这段硝烟弥漫的革命岁月里,也是一个最真切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