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蕴宽撕碎袁世凯二十万元贿选支票

辛亥革命网 2013-10-18 00:00 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白雁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14年,主政北洋的袁世凯意欲称帝,全国60名参议员,59名表态支持。唯有一位叫庄蕴宽的人拍案而起,冒死请徐世昌代递公开信,痛陈帝制不可

  他选送李宗仁和白崇禧进军校深造

  庄蕴宽生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祖籍常州武进,其家族被称为毗陵济美堂庄氏,是江南的望族。庄蕴宽的父亲庄士敏曾在福建巡抚兼船政大臣丁日昌门下做幕僚。成年后的庄蕴宽,步入仕途,在当时革新思想活跃的两广一带任职。

  在两广期间,庄蕴宽培养了不少人才。1904年,庄蕴宽任广东常备军统领期间,在广州襄办武备学堂。次年,该学堂改为陆军小学堂,庄蕴宽参与其事。这所新式学堂,以基本军事知识为教学内容,到1916年停办,共有五期毕业生,学生中蒋光鼐、邓演达、李济深等,都是民国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

  离开广东后,庄蕴宽到广西担任梧州知府,任职期间,他改建学堂,扩大校舍、设备和规模,使得梧州学堂成为广西最早的正规中学和最早的中西学堂。他还动用官费和公费,选拔了李宗仁、白崇禧等人去军校深造,这两人后来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李宗仁曾形容他是“讲实务而富有革命思想的领导人物”。辛亥猛将刘崛,也曾讲述庄蕴宽的知遇之恩:“庄蕴宽当梧州道台,适遇地方上有一个案件,道台衙门罚得了一笔大款。庄蕴宽提倡西学,用这笔钱选拔优秀人才去日本留学。庄很赏识我,就把我列名报送。”

  在两广兴办学堂、训练新军时,庄蕴宽结识了黄兴和孙中山,并加入了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庄蕴宽被推举为江苏都督。

  六十张选票,他投了唯一的反对票

   南北议和后,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庄蕴宽辞去代理江苏都督,任职浦口商务督办。后又奉调北京,1914年5月被袁世凯任命为都肃政厅肃政史。

  肃政史的职责,名义上是纠弹违法官吏,但在一帮深谙官场潜规则的官僚看来,这个职位其实是袁世凯给庄蕴宽的“养老闲职”。

  庄蕴宽并不想尸位素餐,他到任之后,不仅查处了一系列贪污大案要案,在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时,又提出纠弹。

  关于这件事情,庄蕴宽的儿子庄崇信曾专门撰文讲述:

  “1914年先父任都肃政厅肃政史兼约法会议参议员,当时有六十名参议员,五十九名参议员主张总统制,唯先父洞察了袁的野心,主张实行责任内阁制。”

  “1915年袁世凯妄想称帝,先父以都肃政厅肃政史的名义给袁去函,请他悬崖勒马,取消筹安会,该函由当时三卿之一的徐世昌代呈,然袁并不悔悟,却派员送给先父二十万元支票一张,且称只要先父不要说‘是’或‘不是’就好。先父怒不可遏,立将支票当着来人面撕得粉碎,一边斥去来者,一边通知在国外的孙中山、黄兴、蔡松坡诸先生,因此袁对父亲怨恨颇深。在先父寓所布置侦探,监视他的行动,想伺机逮捕他。那时所有肃政史十余人均先后逃离北京,盖恐遭袁氏毒手。先父目睹此情况,知不可久留,借一次与张一麐(总统府秘书长)相晤机会,谓欲去天津探亲,适张拟去天津公干,愿助之。于是事前约定,由先父扮成张之仆人,随同混上火车,于天津租界友人处暂住,得以逃出虎口,袁死后,先父才回到北京,再次出任审计院长一职。”

  临终前他担心祖国要吃日本的亏

  晚年的庄蕴宽,回到故乡常州,过着读书写字的自娱生活。但他时刻关心着时局的发展。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来,庄蕴宽悲愤交加,每次和亲友谈起此事,都情绪激动难以平复,原本患病的他,身体状况更加令人担忧。

  祸不单行,1932年1月28日,日军再次挑起事变,向上海闸北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起攻击,随后又进攻江湾和吴淞。消息传来,庄蕴宽哀痛不已。他每天关注着战事的进展,忧心如焚,适逢老友来探望,谈起国运衰微、生灵涂炭,庄蕴宽忍不住失声痛哭。几天后,庄蕴宽怀着一颗忧愤之心,撒手西去。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