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1911:一个新军小兵的辛亥革命(2)

辛亥革命网 2013-10-08 00:00 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金赛珍 白雁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家住无锡的金赛珍女士的父亲金鸿声,是辛亥年的见证者。当时,他是南京新军第九镇三十三标的一位普通士兵。通过父亲的讲述,让我们看到

  给孙中山先生当传令兵,临别获赠两块白手帕

  攻下南京后,我们由师长洪承典、团长吴浩带领,一、二营负责总统府警卫,三营在外围。1912年元旦,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大总统。当时传令人手不够,挑选了包括我在内的十九名青年,到总统府内务部去传令。我是传令兵中的组长。我们的任务是接到名片送给传令官,由传令官把名片送给孙总统。

  孙总统的生活非常简朴,办公室里没有服务员,喝开水都是自己倒。有一只桶下面可用炭加热,旁边有一个龙头,一旋水就出来了。孙总统待人平易近人,态度和蔼可亲。原来我们进去见到他和传令官都要敬礼,后来孙总统说:“在总统府里,我们天天在一起,不要敬礼,你们出去,军容风纪要的,看见别的官员要敬礼的。在总统府里面就不要敬礼了。”

  传令官的办公室就在总统办公室旁边的一间小屋。传令官共有6人,有一个广东人,有一次,孙总统和传令官在一起讲话,他们讲广东话,我听不懂,孙总统用普通话笑着向我说:“我们说话你不懂吧。”我也笑着说:“不懂。”

  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四月初,孙中山先生将临时大总统让位于袁世凯,南京设留守府。我们被并入南京卫戍团。袁世凯做了总统后,只发给我们一个月的伙食费,部队军费十分困难,我们团又归并到徐州第三师,师长是冷遹。

  临别时,孙总统发给我们警卫员每人两块白手帕,上面用黑字印着“汉族存亡,在此一举,大总统孙文”。

  卫戍司令吴浩避走上海,旅部最后只剩三人

  在南京时,我们做器械体操,很伤身体,所以给每人发一瓶虎骨酒。我不会喝酒,就将虎骨酒送给战士喝了。冷遹师长知道后,对我说:“虎骨酒你怎么不喝?”我说:“我不会喝酒。”他说:“做器械操很伤身体,这是给你补身体的,你虽然年轻,但仍要注意身体。”后来又补发了一瓶虎骨酒。

  归并第三师后,我已是上士了,讨袁前夕,我升为司务长。1913年三月底,宋教仁被刺,7月份南京宣布独立,下半月提出讨袁,由黄兴任讨袁总司令。我们团攻打韩庄,广福军张宗昌的骑兵团首先冲击韩庄。广福军打仗很厉害,百战百胜,骑兵团是张宗昌从关外带过来的关外人,敌人听到就害怕。

  在我们第三师冲锋中,我就受了伤。开始没感觉,那天天气很好,我觉得皮鞋里潮了,低头一看,原来都是血。红十字会立即给我包扎,送我到徐州休养。

  正在我们攻打韩庄时,讨袁军总司令黄兴却不辞而别,顿时战场形势发生变化。我在徐州休养了半个多月,吴浩将我们团带回南京,担任南京卫戍团。后来,我们的部队扩充为一个旅,吴浩自己成了卫戍司令,命我到卫戍司令部工作,那时我伤还未痊愈,任中校副官。

  后来,南京乱了,吴浩在英国人保护下到达上海。旅部只剩下一个参谋、一个军需和我三个人,情况很危险,我们也就分散走了。

  几年后,我听说孙总统在广东组织军政府,说南京的连长以上的人都到广东去,旅费到广东后报销。我立即四处筹集旅费,却筹不足,因此广东也就未去成。

  父亲的1911

  父亲的辛亥经历让女儿大吃一惊

  金赛珍是金鸿声的大女儿,今年73岁。小时候,在金赛珍的眼里,父亲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1965年,已经在北京林学院读书的金赛珍想入党,写信询问父亲的经历,父亲回信,简单提到他在辛亥期间的经历,让金赛珍大吃一惊。1981年,北京召开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大会,全国范围内普查辛亥老人,金鸿声的名字出现在了名单上。“92岁高龄的父亲被接到无锡县城,随后又到了南京。然后和江苏省全体代表,一起坐火车到了北京。”

  金鸿声在北京期间,很多人来看望他,中央统战部也派同志来问他,十年动乱中,有没有受到冲击。他只说了一句话:过去的事就不提它了。

  纪念大会结束后,金鸿声返回无锡老家。从他带回来的“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大会主席台席次表”上,金赛珍赫然发现,与父亲同坐的,还有黄兴之子黄一中、末代皇帝溥仪之弟溥杰等人。历史的风云际会,在一张泛黄的纸上,云淡风轻。

  1986年12月,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97岁高龄的金鸿声被邀请去北京参加纪念大会。回到无锡不久,他就去世了。他走得安详而宁静。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