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会员“入围”致公堂记往
辛亥革命网 2013-09-10 00:00 来源:中山政协 作者:郑梓湘 查看:
民国纪元前三年,在美国的三藩市,有土生华侨李是男(即李公侠)、温雄飞、黄伯耀、黄超五等五六人,有感于清朝政府之腐败,华侨寄居海外各国,无不受到异邦的欺侮与苛例限制,清朝政府对于旅外侨胞,不特不为解救,且视作“化外之民”。他们已知道非参加祖国的民主革命,不足以消除个人和民族的苦痛。于是,遂共同向“美洲土生同源”会献议(他们都是该会会员),欲创设一个《美洲少年》周刊,从事革命的宣传工作。此议虽经“同源会”通过,但因当时有人对革命而“谈虎色变”不敢参加,以致招股未成。但李是男和黄伯耀二人,对于此举,绝不消极,反而毅然决然地合资经营起来,共推温雄飞为经理、黄伯瀛任翻译兼发行人、黄超五任总编辑、李是男任副刊编辑、李旺负责寄发外埠周刊。经过一番筹备,《美洲少年》周刊便正式出版了。其实就是美洲“同盟会”宣传机关的嚆矢,亦即是美洲中国国民党报的鼻祖。
惨淡经营的一张日报
《美洲少年》周刊出版后,在南北美洲各地均有销行。刚巧孙中山先生彼时由欧洲抵达纽约,看到了这份周刊,大加赞许。迨孙先生抵三藩市与《美洲少年》周刊人员晤面时,他却觉得这份周刊,七天才出版一次,未免为时久,对于革命宣传工作,似嫌不够。于是,便亲自领导李是男、黄伯耀两人,共同设法改为日报,俾能确实成为党的言论机关。那时正值庚戌广州起义之后,此役虽告失败,而我国人心已大起转变。孙先生是认为宣传革命的时机已至。李、黄等既得孙先生急于辩日报之计划,但当时革命同志人数不多,尤其酬款甚难,预算创办一张日报需款万元,即使勉强开始,至少亦需七、八千元始能发刊。经过多方筹划,,又发动美洲各埠同志群起响应,而所得仍属有限。至此,又变更计划,必为组织股份有限公司,每股一元。凡加入“同盟会”者,最少须认一股。李是男与黄伯耀二人率先各认二百元以示提倡,结果陆续招得股份约三千余元。于是遂在三藩市企李街(CLAYST)租凭一所社址,创立“少年中国晨报书荘”,并附设有印务公司。全部装修等费共支出已达三千余元,所收得之股款,转瞬间便已告罄,而购买印刷机器等项,约另需款四千元,又出版后每日所需纸张,尚未列入预算之内。大家对于此种情况,一时计无所出,乃先召集股东会议,选举职员,以专责成。可是当时的股东,若非学生,便是工人同志,他们虽肯尽力出钱,但数量终属有限。后卒由黄伯耀与印刷机器公司商妥,机器先行安装,免误出版日期,而款项则分期按月付给(颇似今天的分期付款办法)。至每日出版所需之报纸,亦经与纸商说妥,按月结账清算,无需现款购买。这两大问题获得解决后,印刷工场工友之工金,亦一甚大之问题,必须每月清发,不容拖欠。于是,由司库李梓青与总经理约定:为了维持报馆的信誉,彼此分别负责轮流垫付月中经费,单月属于李,双月属于黄,盖当时李、黄二人经济力量较为活跃,又能同心协力,勇往直前,至此,该报之经济问题,得暂告解决。
国父办公台如今尚在
《美洲少年》周刊既改出日报,但鉴于三藩市原有华文日报三家:一为《中西日报》,一为《大同日报》,一为《世界日报》。此三报皆系每日午间出版。而该报位居后起,又属青年人的办的革命产党机关报,自当别创一格以示富有朝气。遂决定以晨报姿态出现,每日清晨六时即出版,而《少年中国晨报(THE YOUNG CHINAMORNING PAPER)之名,亦由是以定。惟出版晨报,工友须在夜间排字,编辑人员也要在夜间工作,方能赶及清晨出版,事实上做起来,应有许多困难。幸而排字工友毋,均已加入“同盟会”,愿为革命事业而奋斗牺牲。因此该报酬备工作,卒赖此种精神以底于成。
一九一一年(辛亥),孙中山先生由南洋经欧洲而抵纽约,于赴加拿大,是年三月复折入美境,遍历美东中各地而至三藩市。此时《少年中国晨报》在三藩市已经出版数阅月。中山先生乃以该报社为临时办公地点,成立了中华民国金币券,分十元、百元、千元三种面额。中山先生又在该报馆里亲手绘出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图案,付印于金币券上;并嘱按照规定尺寸制造国旗,预为起义成功时,改换国旗之用。其时国父孙中山先生所用之写字台,现仍保存于该报馆内。
同盟会致公堂大团结
此后不久,中山先生鉴于“同盟会”与“致公堂”不能合作,对于革命之推动大有影响,几经考虑,欲使“同盟会”会员一律加入“致公堂”,以融化双方畛域,庶可共同酬饷救国。乃往返商之于“致公堂”重要职员黄三德、唐琼昌诸人,磋商合作方法,议定由“致公堂”开特别会,删除一切繁文缛节,以优待“同盟会”会员之“入闱”。而“同盟会”会员则遵总理命令,全体受盟,以表示合作之诚意。合作告成后,双方各在《大同日报》(致公堂所办)及《少年中国晨报》揭载联合布告。兹录二项布告之原文如左:
“同盟会”布告:
“洪门为中国提倡排满革命之元祖,而人称“致公总堂”改良新章,更与本会“三民主义”相合,原可互相提携,共同进取。惟洪门内含有秘密性质,而本会会员尚多未入洪门者,故不免窒疑。今得孙总理驾抵“金山”,主张联合,而“致公总堂”开特别会,以招纳本会会员之未加入洪门者。本会集议全体赞成,特此布告各埠会员一体知照,以成大群、合大力,而共同光复之大业,是为厚望!天运辛亥五月二十二日,三藩市中国同明会启”。
“致公总堂”布告:
孙文大哥痛祖国沉沦,抱革命真理,遍游五洲,驾抵“金门”,与众义兄聚集,倡议与“同盟会”联合,结大团体,匡扶革命事业。“同盟会”会员热心祖国,全体公议,其未进洪门者,一律“入闱,联成一气。本总堂叔父、大佬、义兄弟备极欢迎,开特别招贤之礼,以示优遇,尽释从前门户之分别,翼赞将来光复之伟业,扫虏廷专制恶毒,复汉家自由幸福。仰我洪门人士,一体知悉,须知招贤纳天下英才,乃本总堂之主义。特此布告,统为鉴照。天运辛亥年五月二十二日,美洲大埠致公总堂启”。
国父至晨报的一封信
“同盟会”会员既加入“致公堂”,中山先生即向“致公堂”提议组织“洪门筹饷局”,以为黄花岗一役卷土重来之计。各人意见,都表示赞成。便由中山先生手订“洪门筹饷局”缘起章程及革命筹饷约章若干款,以资遵守。即日正式成立,因对外关系,最后命名曰“国民救济局”。局中职员由“致公堂”及“同盟会”两团体选用之。以黄三德为监督、朱三进为总办、李是男为会计。“同盟会”会员在局内任各项职务者,除李是男外,尚有刘冠辰、郑超群、黄云苏、张蔼蕴、刘日初等。中山先生嗣於是年六月为众所推与黄云苏等四人赴美国南北各埠演说募款,获得美满成绩。
《美洲少年中国晨报》遵奉国父的指示,系以“党员商办”的姿态出现,一切行政制度,概照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商办有限公司办理。由股东大会产生人选,因党务与报权限未能划分清楚,引起纠纷,牵缠累月,无法平息。嗣奉到孙总理对於处理这一纠纷的来函,始得圆满解决,孙先生是函之原文如下:
列位股东先生均鉴:迭接各同志来函,言报事与党事时有风潮发生,深以为念。推其原故,皆缘报务与党务权限不分,是以纷乱日甚。兹特函达贵报股东先生,如关於少年报事,用人行政,应有股东主持,不得牵入党中事务。如有党员无理取闹,将股东资本,收归党办,务请拒绝或诉诸法律可也。专此布达,并候均安!
孙文启
六月十六日
此函寄抵后,所有纠纷,立即迎刃而解,保持报业有限公司的面目,发展至於今日;不负国父当年手创该报的苦心,而成为海外硕果?存鼓吹革命的鲁殿灵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