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诗人黄申芗与黄简(7)
辛亥革命网 2014-08-29 10:57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黄铉 查看:
在彭泽,黄简结识了一位当地名叫周伯勋的共产党人,两人意气相投,很快成为莫逆之交。那时在彭泽一带,有一些从抗日前线溃逃到后方的散兵游勇,啸聚山林,沦落为寇,时常扰乱地方,地方政府为此十分头痛。周与他密商,由他出面去召募这些散兵游勇,表面以维护地方治安为名,由当地政府发给粮饷,暗地里加以改造,秘密组建一支抗日游击队伍。黄简便与县政府和这支队伍接洽。当与双方商谈妥当后,将这支部队接到距县城数十公里的方家店(今属杨梓镇)驻扎,然后回县城复命。没想到这支队伍匪性不改,连夜抢了一些商铺和富户,逃走了。第二日,这些商家和富户便一纸诉状告到县里,县政府以“通匪”罪将黄简缉捕归案。黄简因涉世不深,缺乏政治和军事斗争经验,又一次遭受牢狱之灾。关押了十多天,大哥黄元置办了几桌酒席,邀请了当地一些有名望的绅士,如丁子振、谌叔平、欧阳宗怀等,请他们联名具保,不久得以宽释。此后就留在彭泽,协助大哥管理农场,有时干点农活,种种菜。
黄申芗诗稿
1938年结婚,1940年喜得一子。他连忙将这一消息写信告诉父亲,并附上《彭泽山居》一首:“莫笑辛勤枳棘栖,干戈犹幸有园畦。惭非国士躬屠狗,羡煞村翁自祝鸡。药到无灵从妇病,诗成得意任儿啼。迩来为读渊明记,踏遍云山第几溪?”那时黄申芗身边有一孙女,名竹诗,为长子黄元所生,正在念书,现在又添一孙,当然高兴:“故园消息多迟报,喜信邮传快及时。半月添孙先见字,三年别子稍来诗。岂能无爱丈夫老?未免有情儿女痴。窃幕古人闻易教,师兼父职莫须辞。”(《即前韵为七言答眉仲书》)黄申芗写信再三催促儿子回上海。
1940年夏,黄简挈妻携子取道宁波回到上海,那时长江已封锁,无法通行。
黄申芗为了一家的生计,曾在上海郊县办了一个峰场,他要儿子带两个亲戚去养蜂。上海早已沦陷,能干什么呢?养蜂何尝不是一种自立之路。长江三角洲河道纵横,湖泊星罗棋布,形成了著名的水网地区,这给养蜂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水路,可以容易找到花源,将蜂箱装上小船,由一地转移到另一地,十分便利。从此在这水乡泽国,处处可见到他来去匆匆的身影。他在《养蜂》一诗中写道:“未出人间世,能疏衣食谋。养蜂还自给,于物更何求?万绿丛中去,百花深处留。江南风韵地,从此任轻舟。”黄申芗对“百花深处留”一句十分赞赏,写了《寄简儿》一诗赠给他:
简儿养蜂江南,因地势平旷,河流如网,每以舟移场就花。尝有“百花深处留”之句,余颇爱赏,作此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