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人生——我的祖父石醉六将军

辛亥革命网 2011-04-2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石景作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先祖父石醉六的一生有其奋起革命,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端的一面,也有潜心学术研究,以建立中华民族新国家的文化路线为己任的一面。这样
 

  祖父的童年与青年——成长之路

  江建霞梁启超传道,蔡锷醉六同乡同学。

  留学日本志在造兵,结识黄兴改学陆军。

  先祖父石醉六(又名石陶钧),湖南新邵县潭府乡大树村人。他天生聪慧,酷爱读书与思考,深得身为私塾教师的曾祖父石静庵的宠爱。1886~1889三年随父在其授课的私塾学习,从识字到用字的教程达到“如何使用中国文字”。1890~1894,其三兄继之为师,从十三经开始,逐读《古文观止》、《资治通鉴》、《史记》、《汉书》、《读史方舆纪要》、《明臣言行录》、《近思录》等,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在当时社会上极度尊孔,而家庭教育十分严格的氛围中,他又沐浴着慈母的仁爱,在慈父的严格教育下,使他铸就了正直而善良、坚韧而自立的性格和优良的道德准则,不为当时社会的恶习恶德所浸润,为他的日后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家塾对他的人格养成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因为家塾读经史,讲求希圣希贤,而童少天真易于接受。尤其在后两年中,由于其三兄课弟不像父亲那样苛难,比较宽松的管理使他的思想稍有自由的发展。三兄公溥是秀才,也接受了城市的影响,比较开明,善于指导作散文和八股文试帖诗。在这段时间祖父获益良多,使他有了进一步学习的敲门砖。

  1895年~1902年12月是结束了9年的家塾生活,进入科举考试时期。但是他对八股文非常厌恶,他说:八股并非知识,不能以养妻子,只能抑郁而死。他认识到他只有两条路,一是满清万年,科举制度万年,他就只有枯萎而死;一是消灭满清,他得以生存。1894年中日战争时大翰林江苏人江建霞(又名江标)任湖南提督兼学政,他风流倜傥、学富五车又政治开明,甲午战争他独有所察:满清必亡中国,否则中国必亡满清。1895年3月,他到邵阳参加年度考试,祖父第一次离开故乡到五十华里外的邵阳县城应试,考了史学词章,以第一名得为秀才,开始了他的科举考试生活。第一次和江师见面时同去的还有蔡锷(原名蔡艮寅,后改名蔡松坡),这是他初识蔡锷,也是这次考上秀才的学生。蔡锷比祖父年幼两岁,他们与江师初次见面时,江师说:中国前途极危,不可埋头八股试帖,功名不必在科举。一席话使祖父茅塞顿开,为他启示了一个新的宇宙和新的人生,同时他的人生也和蔡锷很难分开了。先祖父自己说在跟随江建霞先生学习的四年中,是他一生中唯一的极有兴趣的生活。

  后江建霞先生送祖父与其三兄进入长沙的校经书院,住在叶德辉家从叶受经学,也是江师介绍的,认为叶有考据之学以为可师。不久转入督学官署内萱圃,圃有藏书2万余册,祖父得以博览群书。江师要求他每读完一书即作读书纪要呈阅,即使在百忙之中也要抽时间为祖父指明得失,在先生的熏陶下祖父发起并完成了许多自由研究。先生离湘之晨本欲随行赴沪,不意叶德辉以诡计将其困于斗室,先生遍索不得,明知叶作祟,托梁启超,熊希龄先后与叶协商不果,先生只得怏怏独行,先祖父愤然与叶绝。1896年在萱圃时由江师介绍认识了其弟子谭延闿,谭后居湘军之首,北伐期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谭对祖父十分敬佩,有“逡巡引退,自叹弗如”的表白。其时我的外祖父岳森将军为谭之参谋长,先祖父为教导师党代表,这是后话。

  不幸的是江师于1899年11月以四十之壮龄逝世。祖父于1898年3月入长沙时务学堂。该学堂倾向于民主与科学,并主张废科举建学堂,尤其是梁启超为其主要导师,祖父与蔡锷加入梁门并得交谭嗣同,谭为学监。祖父认为谭嗣同的思想言论可谓六通四辟,小大精粗都是世之所急,性行尤为艰贞,最终慷慨流血震动一世。六君子事变后湖南局势大变,旧派势力重新抬头,青年学子多被杀被囚,祖父三兄也被放逐,他和蔡锷只得辟走武昌。1900年经义和团运动后,祖父又回复到自由研究。

  1902年秋,湖南省政府派遣学生出国留学,祖父入选赴日留学,夙愿得偿。从此结束了八年的科举考试生活,他很反对考试又不得不参加考试,所以他说:前后八年无日不在考试的腐化空气笼罩之中,也就无日不在反对考试并以考试反对考试。在这八年的后4年他已开始进一步探索新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的理想是为中华民族找到一种伟大而适合的文化路线,他认为这个想法的形成是始于其恩师江建霞先的生启发。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