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武昌首义的播种者吴禄贞先烈(2)

辛亥革命网 2011-03-11 00:00 来源:春秋网 作者:吴忠亚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被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誉为“盖世之杰”的辛亥革命先烈吴禄贞,他从十九岁留学日本时起,就追随孙中山先生,他的一些早

  武昌为湖北省会之地,自然也就是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中心。省内各府、州、县一些较为优秀和较有条件的知识青年,都不约而同地集中到这里。其中,当不乏思想进步的有志之士,而,向往革命和革命人物,也就自然在他们当中,成为了一种非常有力的时代风尚。当年吴禄贞先烈,早在留学时期,就以其“大通起义”的英勇事迹,播声海内外,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革命英雄人物。这时,他载誉归来,自然更为故乡一代进步青年所倾慕,再加上“将弁之囚”等等,一系列戏剧性变化,在社会上日益传播开来,又更不免增加了一些青年们的“好奇心”,皆争欲一睹风采。以是当时先烈的武昌小朝街寓所,每天都有些素不相识的青年学生,登门求见。先烈也不以为烦,皆一一殷勤接待,并皆有问必答,诲人不倦。青年们辗转相告,来者日众,几至门庭若市,户限为穿,尤为狭小客室容纳不下,后来者皆不得不侧立窗外,或席地阶前。先烈恐以此慢客,更恐地近闹市,惹人注目,对来者有所不利,乃以之就商于其好友李步青先生。李寓花园山孙家花园,庭院宽敞,地段幽僻,得慨允,借以为聚众宣传革命之所。于是,名著一时的“武昌花园山聚会”(以下简称“聚会”),乃由此形成。

  据当时人们回忆,先后参加“聚会”活动的省城各营、校进步知识青年,共达数百余人(现时之有姓名、事迹可考者,约尚有两百余人)。其中,绝大多数,后皆成为辛亥革命的骨干力量。最著者如李书城、耿伯钊、孔庚、朱和中、刘静庵、胡瑛、张难先、曹亚伯、时功玫、周维桢、蓝天蔚、胡秉柯、冯特民、徐祝平、张荣楣等等。则皆曾在本省及其它外省革命活动中,做出过重大贡献,成为了知名的革命领导人物。由此可见,当年湖北的一代革命英杰,皆曾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过“聚会”的培养和影响;由此,而把这个“聚会”肯定为,当时湖北的第一个革命团体,和培养湖北一代革命人才的第一个摇篮,也是都有其充份的历史根据的。近世有些史家,在论述湖北革命源流时,每以1904年成立的“科学补习所”(以下简称“科补所”),为当时湖北的第一个革命团体。这是对于当时历史实际的一大忽视,也是对于当时历史事实的一大违背。因为,早在“科补所”成立一年多前,由吴禄贞先烈所领导形成的“聚会”,就已于1903年,巍然屹立在武昌花园山上。而“科补所”的主要发起人和发起人,如刘静安、胡瑛,则更是由先烈在“聚会”活动期间,所亲手培植起来的;“科补所”的活动方针,也是完全继承了“聚会”的原定方针。此其成立先后的时间顺序,及其先后的继承关系,皆明显可见。史册记载,亦皆确切可考,读者自不难参证得之。

  (三)、首先举起民主主义的革命旗帜

  吴禄贞先烈,是当时我国政府派送到日本,学习现代军事的首批留日学生之一;也是这批学生中,最先接受中山先生革命洗礼,由朴素的爱国主义者,发展而成为民主主义革命者之一。而更为值得着重指出的,则是当时,同辈的两湖革命党人中,最早结识中山先生,并最早成为中山先生亲密战友的、唯一的,就只是先烈(如以革命地位仅次于中山先生的一代革命伟人黄兴来说,先烈比他晚生了六、七年,但在这方面,则比他早了五、六年)。所有以上这些基本情况,就自然使得先烈,有资格成为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思想,在两湖地区的最早传播者。当年先烈从日本学成归来时,行囊十分空虚,脑子却十分丰满;主要装的就是他从海外所学到的各种新知识,和中山先生所亲自传授的民主革命新思想。这是他当时为故乡人民带回的最珍贵礼物;也是他当时急欲奉献于故乡人民的最珍贵礼物。1902年,回国前夕,他曾在东京举行的一次中国留日学生成立大会上,发表了豪情满怀的演说。把留学生会馆,比作了美国独立厅,充分表达了对于中国民主革命前途的坚强信念。这时回到武昌,组织领导起了这个“聚会”,得到了故乡大批革命青年的拥护,不禁更加豪情满怀地,把这座花园山看成为湖北革命的策源地。首先在山上树起了,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伟大旗帜。较为隐蔽而又较有系统地,对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的思想、宗旨和理论,进行了连续不断的大力宣传。第一次把民主革命的思想种子,有计划和有组织地,撒播在湖北的土地上。而由于有了两湖总督张之洞这座“保护伞”,一些惯于趋炎附势,奉承意旨的地方官吏,也都听之任之,不加干预。使他自始至终,都能于畅所欲言。这大概要算是当时神州大地上,能于半公开宣传革命,而又能于半公开安然存在的唯一特殊场所。其所以能于这样存在的原因,主要当然是由于,当时先烈的公开政治地位,及其足以慑服一切敌人(包括张之洞在内)的革命威望和胆识。要说完全没有半点风险,当然不会是事实,而且,也是绝不可能的。

  关于吴禄贞先烈,上述革命活动的重大效果及其深远影响,当年曾经亲临其境和身受其惠的李书城、耿白钊、孔庚、朱和中等前辈,都曾先后异口同声对我多次回忆说:“我们当年就学武昌时的一大幸事,就是幸得受教于绶卿先烈。当时,我们对于孙中山先生,都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人。对于他的革命主张和活动,虽也稍有所知,但都只是道听涂说的一鳞半爪,未得窥其全豹。而中山先生又复亡命海外,使我们想要求教,也不得其门而入。幸值先烈从日本学成归来,把我们集合到了武昌花园山孙家花园,为我们上了民主革命的启蒙一课。使我们对于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思想和理论,开始有了一些,比较系统和比较全面的了解。后来,我们和同时参加听讲的许多人,都能先后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辛亥革命的战斗一员,就都是得力于他的启发和引导。他的年龄,比我们虽只稍长一两岁,乃至三、四岁。但他在革命道路上,却比我们这辈同代人,都已先行了一大步。足以成为我们的引路人和带头人,开一代革命新风,创一代革命新基。当时,他对我们湖北的革命运动,确实是曾起到了这种开创作用的。我们常说,绶卿先烈是我们湖北革命第一人,根据就是在这里”。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