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终有返魂香——对先父遗著《峭谷诗稿》之(4)

辛亥革命网 2010-09-1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张怀平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先父张肖鹄的一生,是在进取与傍徨、希望与失望、摸索与忧虑中渡过的。由于他从历代著名诗人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等人的作品中,吸

 
汪伪政权建立后,他悲愤万分,写下了:
 
“焦土曾闻抗战谋,忽惊玉帛化戈矛。沉沉旧梦寒金爵,漠漠降幡出石头。异类分明鸦引凤,故巢辛苦鹊居鸠。千秋丑史儿皇帝,断送燕云十六州。”(《还山集·有感》)
 
“……梁燕呼雏喧垒旧,王孙走马逐尘香。不堪东海含冤鸟,也托危巢话宴康。”(《还山集·和尹伯勋重九感怀原韵》)
 
痛斥汪精卫、梁鸿志、王克敏之流的卖国罪行。
 
日寇、伪军、汉奸横行乡里,烟、赌、娼盛行;敌、伪四处清乡掠民,十里焦土、民不聊生,他愤然写道:
 
“敌兵夜捉人,不敢高枕卧。邻村犬吠声,全家心胆破。”
 
“群众起抗敌,敌兵浮水死。虏酋怒纵火,十里皆焦土。”(《还山集·难民谣》)
 
“……万户枭卢喧破落,一灯莺粟语昏黄。”(《还山集·葛店烟赌盛行以悯之》)
 
“出郊随处隐哀呼,冷落荒村卒岁无。……清乡苦豢伤人虎,废垒寒生泣饿乌。……”(《还山集·出郊》)等诗篇,展现出亡国、兵难后,一幅幅被洗劫后荒村的凄惨景象。深刻地道出了人民的痛苦,有力地控诉了日、伪、汉奸的暴行,使人读后久久难以忘怀。
 
解放后,先父年事已高,先后旅居上海、南宁、烟台等地,亦均有诗作,其多为旧友唱和,以及游览山川、园陵之作,虽不及青壮年时作品之豪放,但亦不乏佳作。如,《出席第一届省代表会议》、《复兴公园感赋》、《写赞雷锋同志》等,均写出了他对党的政策的歌颂,对孙中山、毛主席的崇敬,对忘我为公的雷锋同志的赞扬。
 
纵观先父全部遗诗,其生动地勾勒了近七十年,跨越满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时代的社会轮廓。是一部丰富多彩的诗体自传,清晰地记载了一个旧知识分子在国家动乱变革之年,所经历的坎坎坷坷。它既有可歌可泣的战斗实录,也有哀民生之多艰,叹仕途之多险,悲亡国之惨痛,感命运之多乖的感事、记事之作,确系他一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先父的一生,是在进取与傍徨、希望与失望、摸索与忧虑中渡过的。由于他从历代著名诗人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等人的作品中,吸取了大量的爱国主义情愫,加上他在多难之秋的经历和遭遇,因而形成了他的现实主义诗风。
 
先父才思敏捷,诗作涉面广阔,无论是在戎马倥偬之时,还是在政事纷忙、穷病困扰之际,均未缀笔。他的作品朴实无华,情真意切,通俗易懂,一扫陈词滥调、吟风弄月、附庸风雅、空洞无物之风,其内涵浩瀚,耐人寻味,人称其诗以“骨胜”。
 
当然,先父毕竟是从旧时代过来的知识分子,其少数诗篇中不免流露了一些佛家、道家及老庄的消极思想,望读者阅读时注意分析。但就总体来讲,《峭谷诗稿》仍不失为一部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的力作。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于南昌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