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终有返魂香——对先父遗著《峭谷诗稿》之

辛亥革命网 2010-09-1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张怀平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先父张肖鹄的一生,是在进取与傍徨、希望与失望、摸索与忧虑中渡过的。由于他从历代著名诗人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等人的作品中,吸

先父张肖鹄,号祝南,生于一八八二年,卒于一九六六年。
 
先父自幼家贫,及长曾参加辛亥革命,讨袁护法靖国诸役,在新闻、教育界供职,先后出任过两任县长,因不满时政,淡泊名利,五十三岁即绝意仕途,还乡后,在家乡举办神山小学、神山中学,为国家培养人才。
 
先父诗文并茂,长于书法,且通绘画、篆刻,可惜因历经动乱,其作品多已散失,现仅存遗诗五集。
 
我等才疏学浅,为表示对先父崇敬之情,冒昧将其诗浅析于后,用以抛砖引玉,以求名家斧正。并期达到与广大诗词爱好者共同探讨之目的。
 
先父早期作品出自满清末年,其多系沉郁于生计之艰难、民生之痛苦,恨满清之腐败、惜报国之无门之作,诗词凄切、深沉、忧愤。如他求职无着,风尘扑扑归家时有诗:
 
“遥望蓬门喜欲颠,到家情绪转凄然。慈亲怜我归来远,只问程途不问钱。”(《游学集·远归》)
 
“连年新岁客他乡,日夜归心忆武昌。西上舟冲东逝水,一江曲断九回肠。”(《游学集·归舟感赋》)
 
“……哪知情怯饥驱我,乍卸行装又整装。”(《游学集·远归》)
 
这些诗篇,生动地描写了他青年时代生计之艰难,常年奔波他乡之苦。
 
他痛恨满清政府腐败,欲报国而无门时写道:
 
“……雀巢将覆宁完卵,蚕茧初成苦缚身。报国文章胸块垒,忧时悲愤胆轮囷。诸公碌碌矜台省,痛哭江湖一杞人。”(《游学集·丁未端午》)
 
“……众醉独醒悲屈子,金空裘敝愧苏秦。苦无铁马驰沙碛,忍向铜驼委棘榛。……”(同前)
 
国家之兴亡,民生之艰难,使他常常萦挂于怀:
 
“漕粮粒粒农辛苦,检选精华运上京。御膳足供民忍饿,无人垂听癸庚声。”(《游学集·清江浦过漕帅旧府有感》)
 
辛亥革命后,军阀篡权,革命屡遭挫折,革命党人被杀、被排,他深感救国之艰难,其诗悲愤、深沉、压抑。他愤恨军阀内战,其诗吟道:
 
“……万劫沙虫情可悯,一群鸡骛食相争。书生尽泪空忧国,文字安能致太平。”(《游学集·公报周年感赋》)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