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终有返魂香——对先父遗著《峭谷诗稿》之(3)

辛亥革命网 2010-09-1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张怀平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先父张肖鹄的一生,是在进取与傍徨、希望与失望、摸索与忧虑中渡过的。由于他从历代著名诗人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等人的作品中,吸

 
“亦知徒善难为政,终觉怀清尚近名。……罢归免报三年最,苟禄宁辞五斗轻。惭对攀辕诸父老,含情犹念旧书生。”(《从政集·卸颍上县任留别地方诸父老》)
 
尽管深受百姓爱戴,然而——
 
“……国步艰难道阻长,东西南北走且僵。”(《还山集·还山吟》)
 
时势艰难,官场险恶,他决心辞官归里。
 
还乡后,先父不忘振兴中华,先后举办了神山小学、神山中学及文学补习班,以培育人才。由于他执教勤奋,待人平易,声誉日隆,远近求教者近千人。他深谙中医学,除办教育外,兼行医济世:
 
“身借一壶悬闹市,心期三乐育英才。”(《还山集·六十生日》)
 
“蓬蒿旧径春常满,桃李新阴手试栽。”(《还山集·祖祠教书》)
 
“老年万事都抛却,一缕难忘启后贤。”(《还山集·教书刘氏祠堂赋示诸生》)
 
他对学生除传授文化知识外,尤重道德品质和爱国思想教育:
 
“……韶光莫遣蹉跎误,……诸生勿用叩行藏。”(《还山集·祖祠教书》)
 
“好励诸生坚苦志,三更灯火五更鸡。”(《还山集·柳氏享堂闻诵经声赋示诸生》)
 
“……读书乱世宁非福,立志男儿贵自强。”
 
“报国有书皆实用,莫将兹意负拳拳。”(《还山集·教书刘氏祠堂赋示诸生》)
 
一片育才爱国之心,跃然纸上。他所教之学生,大多成为新中国有用之材,他们至今仍不忘其教诲之恩。
 
一九三八年,家乡沦陷以后,半壁河山皆遭日寇践踏,先父痛心疾首,自恨年迈,无力与敌人刀锋相见。此时,他更悉心教育,把救国之希望寄予后生;同时,送学生到解放区,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在此期间,他的诗多为忧国家之危亡、哀人民之苦难、怨政府之西迁、恨汪伪之投敌之作。如怨国民党政府不抵抗,迁都重庆苟安之诗有:
 
“万里关河入望哀,碧天残照满荒莱。声凄西蜀唐皇去,眼挂东门越寇来。起蛰龙蛇喧大陆,成群麋鹿践苏台。可怜一战皆焦土,泪雨冥蒙未忍开。(《还山集·感事》)
 
日寇进驻葛店后,强胁其任维持会副会长,他举家南迁,拒不为敌所用,并以诗明志:
 
“义士曾闻饿首阳,为奴无计脱佯狂。……叔宝心肝安足问?回妃骸骨死犹香。”(《还山集·和尹伯勋重九感怀原韵》)
 
“南渡诗人眼底空,悲歌日夕望平戎。中原胡马心难死,亘古男儿论自公。……眷怀千载今犹昔,掩卷长叹陆放翁。”(《还山集·读陆放翁集后》)
 
“勿更因风狂,勿再沾泥垢。”(《还山集·门前柳》)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