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老人刘蔼如与华山聚义的英烈们(8)
辛亥革命网 2011-09-1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刘鉴 查看:
邓宝珊尚未出发,冯玉祥突然宣布拥蒋反共,驱逐苏联顾问,查封工会和农民协会,在所属部队中进行“清党”。7月15日,冯玉祥电令其参谋长石敬亭和邓宝珊,在陕西省党部召开大会,胁迫已被扣押的一百多名在部队从事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宣布脱党反共。石敬亭派兵包围会场,架起机枪,杀气腾腾地叫嚷:“谁不服从冯总司令的命令,格杀勿论?”
面对即将发生的惨剧,邓宝珊挺身而出,一面巧妙而委婉地劝阻了石敬亭,一面苦口婆心地安慰了这些共产党人。制止了一场流血事件的发生,而后将这些共产党员分批“礼送出境”。他通过葛霁云送给邓小平一部分川资,邓小平从西安出发,去了国外。这年年底回国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参加华山聚义的著名共产党员史可轩在国民二军时就担任师长,在护法、护国、北伐战争中屡立战功,在国民联军中威望卓著,为了除掉他,这年7月15日,冯玉祥电令史可轩率驻陕独一师和中山军事学校师生分别开赴洛阳、郑州,企图先分而治之,后除之。史洞察其阴谋后与杨晓初、高克林接受中共陕西省委“北上山区,求存生根”的指示,率部连夜出发,计划前往陕北与共产党控制的武装石谦旅靠近。 7月30日部队到达临潼康桥,史只身拜访驻富平美原镇的原国民二军第二师旅长田生春,想以老交情说服其同意借道北上。不料田已接冯玉祥电令,早有预谋,史可轩惨遭杀害。
对于冯玉祥的突然翻脸,不仅共产党人十分气愤,邓宝珊、刘蔼如也感到心寒。不久,邓宝珊将第五军由南阳东撤至驻马店后,便离开部队,只带葛霁云等亲信随从,先到郑州,后经武汉,去上海“休养”。蔼如先生也愤然回到故乡。
十二、退归田园
蔼如先生和华山聚义的同乡郭希仁都是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的人,他们一生追求革命,从不置私产,一直保持洁身自好。郭希仁自1918年起就担任省教育厅长。他把自己的薪水大部捐助教育、慈善和水利事业,辞职后虽疾病缠身,仍坚持著述讲学,生活非常清苦。当局曾补贴他一千元,但他坚辞不受。1923年因病去世时竟至无以为敛!最后是在友人帮助下才归葬故里。蔼如先生自辛亥革命临潼起义起到1927年秋回到故乡,在军中虽担任高级参议,却从未领过军饷。他长期在邓宝珊家中吃饭。有几次探家时,胡景翼、邓宝珊作为部队主官给他一些钱,他都用在为家乡办教育上。他先后在家乡田市镇创办了“广益公学”,在老友郭希仁的家乡游方郭村创办了“化源女校”,在北缑村创办了“北缑小学”。
这时,蔼如先生的家里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父亲虽已去世,但因母亲勤劳严谨、善于持家、家教甚严,在她的影响教导下,他的大哥刘吉潮正直宽厚,乐于助人,又善于理家,在四里八乡都有很高的威望,人们遇到邻里矛盾、家庭纠纷都找他排解。二哥刘吉兆学习中医,为人看病,又善于理财,在油槐镇开了诊所、药房。五弟刘吉祥则是种庄稼的能手,起早贪黑,非常勤快,粮食、棉花作务得比常人都好。一家老小二十余口,四世同堂,和和睦睦,日子越过越红火。但蔼如先生对大哥不断买地建房请雇工却很不赞成,多次劝告哥哥。在他的影响下,大哥刘吉潮参与当地农民运动,成为农民协会的筹办者之一。
张宏道是临潼油槐镇南张村人,距蔼如先生家五里路。他从小时候就在蔼如先生创办的广益公学读书,对曹印侯和蔼如先生的为人非常敬慕,后来又在国民二军当过副官。受蔼如先生的引导和支持,它回家乡同先生的大哥刘吉潮开展农民运动。1927年,田市、油槐、相桥三镇联合农民协会成立,张宏道担任会长。蔼如先生亲临成立大会。只见成千上万农民手持上书“农民团结起来,打到土豪劣绅”、“打倒卖国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的小红旗,高呼口号,举行大规模游行,队伍长达数里。农民协会成立后组织农民抗交官府强加的预借粮赋;制止当地驻军向群众的乱摊派;制止赌博、吸毒;清算当地豪绅张奎元的贪污账目,追回了被贪污的粮款;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
回到家乡后,蔼如先生在关心、支持农民运动的同时,还专心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关注国家形势发展,并在田市镇办班向有志青年讲授《唯物史观要义》。农忙时回家帮助五弟耕种、收割。
十三、重返江湖
这种田园生活过了不久,1930年杨虎城将军返回陕西主持军政,又请他回到西安,帮助筹划治陕方略和经营西北大计,并为十七路军训练班学员讲授《孙子兵法》。不久,因母亲去世,他又回到故乡。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杨虎城扣留蒋介石后,杨虎城立即派人第二次到临潼请蔼如先生共商善后事宜。他赶到西安那天,正是张学良将军不顾杨虎城和共产党代表周恩来劝告,亲自送蒋介石离开西安那一天。
蒋介石体面地回了南京,张学良成了阶下囚。杨虎城则陷于内外交困之境,背负着难以承受的压力。东北军群龙无首,主战的少壮派与主和的高级将领发生严重冲突,军长王以哲被杀害。准备讨伐西安的中央军云集潼关,已进逼华县。用装备差、人数少的陕军抵抗中央军,只能是以卵击石。而南京态度强硬,命令东北军和陕军撤出西安,开往指定地区进行整训。蒋介石告假回奉化老家养病,表面撒手不管,却暗中操纵局势。杨虎城派李志刚、米春霖为代表去南京陈情,事情毫无进展。怎么办?
杨虎城请蔼如先生商议并让他担任改组后的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委员,稳定党部局势,避免这一方面再出岔子。蔼如先生这时为他推荐了一个人,就是他华山聚义的老朋友邓宝珊。他说:“虎城,你与蒋先生之间的这个疙瘩只能由第三者去解,你的部下解不开,而且他们的资历太浅,在蒋面前说不起话。我给你推荐一个人,辛亥革命伊犁起义的英雄,国民革命军现役上将”。杨虎城一拍脑袋说:“哎呀,我怎么忘了他!他可是解疙瘩的内行,在靖国军,在北京政变他都解过大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