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张赞元:妙笔书华章 丹心铸国魂(4)

辛亥革命网 2011-05-1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张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张赞元字翊初、翌初,为辛亥革命在陕西乃至全国的发动、组织和成功,为民主、共和事业,为陕北以及整个陕西的建设和发展,殚精竭虑,淡

  1920年7月27日,依附皖系的陈树藩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迫于形势,释放胡景翼。8月,胡景翼回到三原,任陕西靖国军总指挥,刘允丞担任顾问,张赞元担任署秘书长[13],他与总司令部参谋长彭仲翔、参谋兼工程营营长高季维最为默契,每事相济,共同尽职,于公甚得力焉。胡景翼和于右任合作,利用暂时的和平时机,实行开明政治,发展文化教育事业,赈济灾民,兴办水利,振兴渭北。张赞元运筹帷幄,贡献良多[14]

  参议陕北   襄治三秦

  二十年代中期,军阀混战,生灵涂炭。张赞元应井勿幕之兄、辛亥革命时期的老朋友、榆林镇守使井岳秀(字崧生)先生邀请,聘为参议,作为井的高级代表负责内政、外联,处理相关事务,经常往来于西安、太原、北京、内蒙古等地,辅政井岳秀在军阀混战时期远离政治,保境安民,在陕北发展经济,舒缓民生,兴办教育[15],共同在陕北打造了一方“世外桃源”。

  在辅政的同时,作为参议,张赞元也大胆斧正井部的一些不妥做法。1929年4月5日(清明节),井部在榆林城南门外三义庙内磔杀逃将张雨庵,将其割舌、剜眼、剥皮、剖腹挖出心肝、割肾、断足,手段极其残忍。张赞元非常气愤,对此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在他的干预下最后才将张雨庵尸体收拾掩埋[16]

  1932年,井岳秀部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驻榆陆军第八十六师,张赞元仍被聘为参议[17]

  1930年11月,杨虎城主陕(1930年11月---1933年5月),担任陕西省政府主席。1931年,张赞元代表陕北出任陕西省政府委员,(主席亦是委员,委员民国时期的文官二等,由行政院会议议决,提请国民政府任命,在特任以下,荐任以上),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省行政统一,实现省政府与陕北的联络协调,尽心竭力。同时,张赞元学问优长,文字功底深厚,兼任陕西通志馆《续修陕西通志稿》监修[18],使得该书顺利完成,为后人了解研究陕西省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1933年6月,邵力子主陕(1933年6月---1936年12月)担任陕西省政府主席,张赞元被国民政府任命为省政府委员(1933.6.7—1937.2.26)[19],他与邵力子主席本是留日同学,友情甚笃,协助邵力子做了大量工作。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作为省政府要员,张赞元虽不知情,但他忧心忡忡,焦虑万分,十分关注事态的发展,尽力周旋,促使和平解决,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1937年3月,孙蔚如主陕(1937年3月—1938年7月)担任陕西省政府主席,4月,刚刚退任的张赞元被委任为省政府参议(参议任职资格均为在职或离职之荐任以上并有一定名望的官员)[20]。国难当头,张赞元焦心灼虑,日夜操劳,1939年9月15日(农历八月初三),终因积劳致疾,抑郁而终,享年57岁。1940年夏初,葬于西安南郊凤栖原(今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镇东韦村之东)其父张煦墓园。

  淡泊一生   不合流俗  

  张赞元出身名门,幼年失怙,十三岁丧父,在寡母亲章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在同父异母的长兄张体元的相助下,在父亲朋友的支持下,出国留学,从一个名宦显贵之后成为封建主义的叛逆者。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心,以兼济天下的胸怀,以不甘人后的精神,终其一生,艰巨不辞地追求着自己在祭黄帝陵文中提出的“驱除鞑虏,光复故物,扫除专制政权,建立共和国体”的政治主张和“以纾生民之苦,以复汉族之业”的政治理想,推翻满清黑暗统治,反对袁世凯复辟,靖国军护法,参议陕北,襄治三秦。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