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姓先生“现身”一百周年 余氏父子困惑半个世纪(3)

辛亥革命网 2014-09-10 08:42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余品绶 查看:

有些情况下,依据辛亥革命志士的资料寻访其后裔,固然不易,尤其是其中的“小”人物,更难。某位不为人知的志士,在属于“别人的”资料里闪现出现,这就为我们提供意外线索。

  [图2b]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 师生名录》正文第一页:1910—1948年本校教师、职员名单 / 中华民国湖北第九区彝陵中学校教职员(1912—1923年)。

  据《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一书(封面题词:何东昌)的责任编辑兼该书“前70年校史写作”者黎昌经先生所言,该校“原始史料,散失殆尽;且限时空,亦难搜罗。”

  因此,上列21位教职员名录并非“原始史料”,而是后人“搜罗”所得,有遗漏,很正常。

  经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努力仍无功效后,我实在没有办法了。

  因此,关于这位夏先生,至今我所能归纳兼猜测的,只有如下寥寥数点:

  一,他是一位“书生”,有可能是秀才并被拔为某类贡生;

  二,他年岁不会大于余祖言,但也不会小很多。猜测:诞辰于1880±5年;

  三,“辛亥秋”,他可能是唐牺支总“司令”或唐的下属某“司令”的僚佐,跟随着该司令先后参加了宜昌反正和攻取荆州的战役;

  四,宜昌、荆州光复,他“在幕中”收得了满清政府“荆、宜两府印簿”等物,作为个人收藏,以资纪念;

  五,一九一四年,他和余祖言同在湖北第九区彝陵中学担任教习。

  此外,聊可补充的“软情况”是:

  夏先生善赋旧诗,有诗集,亦尝与余祖言相唱和(参见[图3]余祖言诗);

  又,他内心嫉恶如仇,有原则,但也有策略、有修养。和而不同,通而不杂,外圆而内方(参见[图4]余祖言诗)。

  就我这破“水瓶”,是再也倒不出别的什么东西了。

  [图3] 余祖言诗《余性疎狂夏  戏以诗次韵戏答》影印件(原件藏同前)。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