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山西革命党人在辛亥前后战斗的往事(9)
辛亥革命网 2012-10-17 00:00 来源:民革陕西省委员会 作者:井晓天 查看:
2、井勿幕、景梅九投身讨袁护国运动
1915年,筹安会六君子劝进,洪宪称帝之风甚嚣尘上,革命党人亦加紧了讨袁起义的准备工作。景梅九留陕策划筹组西北讨袁军,而井勿幕、续西峰等则远赴上海,密谋策动西南讨袁起义。
为在西北组织讨袁军,景梅九与阎玉清夫妇于1914年底再赴西安,任西北大学农校校长。一边秘密联合同志旧友,准备倒袁;一边与李桐轩、井勿幕、井岳秀诸友组织易俗社,改良戏曲,培养新人。袁世凯称帝改元洪宪,1916年1月24日,景梅九在西安东关郭海楼家与同志商议讨袁起义。夜半,景梅九独坐执笔写《讨袁檄文》、《告各省将军书》和四言告白布告。立草《讨袁世凯檄文》,内有:“本绍术之余孽,袭莽操之故智。谋破五族共和之均势,希图万世一统之帝业。讽令二三奴儒,上劝进表;赂遣各省代表,奉请愿书。藉共和以推翻共和,假民意以摧残民意。称皇称帝,有覥面目;误国误民,全无心肝。”【12】等语,义正辞严,铁笔诛心,当时被推为讨袁檄中第一文字。1月26日,陆建章派兵将景梅九拘送署内,面对昔日的战友陈树藩,景梅九再次苦劝其独立反袁,陈不允,只送景路费。景梅九随即被押解北京,与张钫同狱,直至袁世凯死去,始得获释。
景梅九的心血并未付之东流,2月21日,曹世英与高峻宣布独立,树起西北护国军旗帜,参加讨袁护国战争,夺取蒲城,经富平、三原直捣西安。受挫后曹率部北上延安、清涧、三边一带暂避。4月,胡景翼在富平突然发难,全歼陆部主力“中坚团”,生擒陆子陆承武。曹部闻讯立即南下三原与胡部会师,将陆建章驱逐出陕。同时,续西峰、续范亭、李岐山等统率西北护国讨袁军,从合阳渡河入晋,拟先取太原,后直捣北京,连克猗氏、临晋、万泉、荣河四城后乘胜北上。【41】陕西督军陈树藩向阎锡山告密,使阎预作准备,布置军队在虞乡县突袭护国军。致使全军被包围,大部分被冲散,牺牲众多。续范亭与部队失散,露宿宵行,几度蒙难,危及生命,负伤冒险从潼关渡河返陕。续西峰被刚刚出狱的景梅九相救,转入北京。【42】
1915年井勿幕避居上海,闻袁世凯欲称帝之讯,乃投笔愤起: “斯时不起,民国为无人。”【43】他与熊克武、李根源、但懋辛等多次秘议,竖帜反袁。他认为,“西南(川、滇)确实很有可能,因为它有高屋建瓴和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形势,只要有人振臂倡议,响应必然风起云涌,倒袁革命一定会成功。”【44】遂加紧了起兵讨袁的准备。蔡锷在云南护国讨袁,井勿幕等入滇参加护国之役,先后任护国军第一梯团司令刘云峰部参谋和川滇护国联军总司令熊克武部参谋长,转战川南,叙府纳溪之战,亲与其役,运筹帷幄,备著辛劳。“与北军鏖战月余,勿幕处前敌,时失食,不近茵蓐。云南兵在四川往往凌暴,赖勿幕调护得无扰,诸豪民亦乐为用,功最多”【43】。当时,续西峰也曾赴滇、川,“四年赴沪,约勿幕共图陕事。遂走日本谒孙公,以出兵自任而不居其名,让晋支部长于阎志远。冬,云南义师起,匆匆归,至滇见唐继尧,至川见熊克武,皆于战略有所建白。”【45】
1916年3月22日,在全国人民的声讨和各路讨袁军的紧逼下,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再称总统。井勿幕即联合革命党人以19省公民名义发表宣言,反对袁再称总统。井勿幕指出:袁被迫取消帝制是讨袁护国的重大胜利,是“国民之威力,义军之声势,各省将军之暗助,以及东西各友邦之公论迫之,使不得不然。”但要关注的是“国家之根本问题未解决也,腹心大患未除去也,帝制派之人物犹萧然自若也,官僚党之势力犹弥漫全国也,如兔如狼之逆旅犹骚扰未已也,谋帝未成又退而谋窃总统也,民权未伸而国宪未彰也,伪共和假立宪之活剧瞬将复演于今日也,四次五次革命流血之惨祸犹循环演进而未可料也。”他呼吁,绝不能松懈斗志,“袁逆不死,大祸不止;养痈蓄疽,实为乱基;苟且偷一时之安,因循误百年之计。”他痛斥袁世凯“不知有国民,不知有议会,不知有约法,不知有公论。”他历数袁世凯的种种罪恶行径,“吾国近三十年来文明进化之大障碍物,厥惟袁氏一人。乃若甲午之败衅,戊戌之政变,庚子之骚乱,辛亥之和议,癸丑之用兵,及今之三次革命,无一不与袁氏有直接间接互相发生之关系。”他号召国人“速以决心,再接再厉,扑杀此獠,以绝乱种。”【46】
以景梅九的讨袁檄为开端,以井勿幕的公民书为结尾,景梅九、井勿幕二人一唱一和,终结了袁世凯的称帝美梦,粉碎了袁世凯的复辟企图,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