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山西革命党人在辛亥前后战斗的往事

辛亥革命网 2012-10-17 00:00 来源:民革陕西省委员会 作者:井晓天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秦、晋两省,同处黄土高原,百年之前,这里又成为中国同盟会在北方根据地,两省的同盟会员,关系更为融洽,交往尤为密切。在这一片热土

  秦、晋两省,同处黄土高原,黄河自晋陕大峡谷跌宕而下、气势磅礴,两岸的汾渭谷地,一衣带水,辅车相依,自古即往来频繁,气候环境相近,民俗语言相通,历史渊源深邃,文化积淀厚重,是中华民族兴起的一块风水宝地。百年之前,这里又成为中国同盟会在北方根据地,两省的同盟会员,关系更为融洽,交往尤为密切。在这一片热土上,井勿幕、郭希仁、景梅九、续桐溪、王用宾、李岐山、张士秀等辛亥先贤,用鲜血和生命,共同演绎了一曲中华民族复兴的壮丽史诗。在辛亥革命百年华诞之际,追忆这段团结战斗的历史往事,铭记先贤们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一、秦晋革命党人在东京的革命活动

     在清末留日学生中,秦、晋两省学生曾联合豫、陇学生,组成豫陇晋秦四省协会,联络感情,关系融洽。中国同盟会成立之初,其成员和活动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他们对地处西北的陕西、山西既不甚了解,更不太重视,许多人甚至秦、晋不分,将两省混为一家。首批即加入同盟会的井勿幕和景梅九等人,通过自己不懈地努力,逐步扩大了秦、晋两省革命党人在同盟会中的影响力,奠定了西北地区革命活动在同盟会领导的辛亥革命中的战略地位。

     1、同盟会陕西分会(东京)成立

     在日本的山西籍同盟会员较多,成立分会亦较早。当时陕西省还未成立分会,陕西籍同盟会员赵世钰等就曾参加山西同盟会的活动。同盟会陕西分会(东京)的成立,得到了山西同志的大力帮扶,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景梅九。景梅九虽是山西人,但从他东渡日本留学开始,便和陕西的革命志士建立了广泛深厚的革命友谊,有些竟成为生死不渝的患难之交。景梅九又与杜仲伏在东京的住所组成“明明社”,开展革命活动,介绍各省许多同志加入同盟会,其中就有邹子良等不少陕西同志。当“明明社”引起日本警察注意时,他即将其改为“何公馆”转移视线,继续作为同盟会属下革命活动的秘密阵地。    井勿幕初入同盟会时,陕西留日学生和同盟会员甚少,他是和四川的熊克武、但懋辛等同志在一起生活和工作的。1905年底井勿幕受中山先生委派回陕,首先组建了同盟会在陕西的基层组织。1906年春井勿幕二次赴日时,陕西留日学生渐多,加入同盟会的已有赵世钰等十余人,但他们中间存在较严重的地域和派系观念,经常发生不合作的现象。井勿幕采用“谈家常、论国事,联络感情,建立私交”等方法,化解矛盾,增强团结,发展会员,组建同盟会陕西分会(东京)之事已迫在眉睫。1906年初秋,在东京上野日比谷公园,井勿幕与赵世钰彻夜商谈分会成立诸事项。万事齐备,惟开会的场所没有着落,景梅九“雪中送炭”,将“明明社”借给陕西同盟会员召开成立大会。在井勿幕主持下,同盟会陕西分会在东京成立,到会20余人,通过了分会章程,推白毓庚、杨铭源分别为正、副会长。此事应该是秦、晋两省革命党人团结合作及井、景二人患难之交的开端。

     2、创办《夏声》关注社会主义思潮

     秦、晋两省先后在东京组建同盟会山西和陕西分会之后,首要工作就是掌握舆论工具,宣传革命思想。景梅九深谙“革命党传达主义全仗书报”,便相继与人创办《第一晋话报》、《汉帜》、《晋乘》等。井勿幕在1908年春第三次赴日之后,即领导陕西同盟会人,在东京创办了《夏声》杂志,推举杨铭源为经理,赵世钰为总编辑,井勿幕、李元鼎、茹欲立等人为主要撰稿人,大力宣传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思想。在《夏声》杂志第一号上,景梅九代表山西同志发表《祝辞》:“禹凿龙门,始通大夏。啓土绛汾,毗连潼华。晋之与秦,唇之与齿。愿赋同仇,长城並倚。群公奋志,光显早游。重关百二,万祀千秋。”【1】表达了景梅九联合秦晋两省革命同仁,建立联盟,慨赋同仇的殷切期望和必胜信心。

     在这一时期,井勿幕和景梅九还潜心于对社会主义思潮的了解和学习。景梅九嗜读日本早期社会主义者幸德秋水的专著《社会主义神髓》,精心研究其社会主义理论,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折服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自从马氏剩余价值说发表后,世界经济学者,莫不赞同;但替资本家帮闲的学者,很是有些不爽快。”【2】景梅九后来在其所著《罪案》中的“社会主义演说会”“心折剩余价值说”、“劳心劳力不平说”、“夏期讲演会——社会主义概说”等有关章节,就是其心得体会的集中表现。对社会主义思潮的关注和研究是井勿幕、景梅九二人共同致力于推进秦晋联盟、捍卫民主共和的政治思想基础。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