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山西革命党人在辛亥前后战斗的往事(8)

辛亥革命网 2012-10-17 00:00 来源:民革陕西省委员会 作者:井晓天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秦、晋两省,同处黄土高原,百年之前,这里又成为中国同盟会在北方根据地,两省的同盟会员,关系更为融洽,交往尤为密切。在这一片热土

     1、二次革命和华山聚义中的革命党人

     袁世凯背叛民主共和的窃国行径,革命党人早有警觉,宋教仁组建国民党,依靠国会和《临时约法》与之斗争。  1912年春,井勿幕、陈树藩等就与山西同志王用宾、李鸣凤、张士秀等密商:“谓袁不可靠,终有二次革命之举,山陕阎张两督,为保持地位计,恐将附袁。应以李鸣凤旅驻运城,陈伯生旅驻同州,紧相联系,为监视山陕两省行动之主力,兵员不难充足,最难者枪械耳。”【32】他们决定:利用“潞盐”筹措购买枪械的巨额经费。当时“河东盐务,袁政府尚未顾及,仍由观察使张士秀管制,此盐引岸为山、陕、豫各半省。军兴后运销失常,陕岸概为土盐侵占,产运两商俱请求恢复,于是以报酬援晋及恢复引岸之名义,不收任何税款,赠送井、陈部潞盐2000名(每名三万余斤),俾以政治力量推销原岸,销盐所得之价,概汇上海,购买械弹,分给陈、李两旅,以厚实力。”【32】准备开展武装斗争。

     阎锡山得知此事乃急“设筹饷局于运城,派南桂馨为局长,名为筹饷,实则谋破坏山、陕同志联防之局面也”。【32】1913年1月,阎、袁勾结,以“河东独立”罪名,派河南毅军逮捕李岐山、张士秀,押送北京。原定分给陈、李两旅的那批械弹,已于民国元年底购运到货,只因河东张李案发,遂全为陈树藩部所得。“后陈树藩凭此驱陆建章,陈部胡景翼、岳维峻又组织靖国军驱陈,及胡、岳出驻平汉路上,与冯玉祥,孙岳组织国民军倒曹辊,亦皆得此批械弹之力不少。”【32】    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派凶手武士英刺杀宋教仁于上海车站,孙中山、黄兴揭起反袁旗帜,发动了“二次革命”。七月,李烈钧江西起兵讨袁,南京、广东党人起义,各地党人纷纷南下。但因计划不周,仓促起事,很快便失败。孙、黄和大批革命党人被迫流亡海外。

     当时为了揭露“宋案”真相,景梅九曾在《国风日报》上刊登了一幅佚名挽联:“前年杀吴禄祯,去年杀张振武,今年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赵秉钧,我说是袁世凯。”袁世凯闻之大怒,即令逮捕了《国风日报》编辑郭究竟、经理裴子清。景梅九愤然致书官庭曰:“此报经理编辑主任,全由鄙人负责,不能推诿于别人。如谓议员不能逮捕,即辞议员职以俟。鄙人之举纯为服从良心之命令,不然岂肯代人受过,自蹈危机。”【38】袁世凯无奈只得释放裴、郭。景梅九为救同志于龙潭虎穴,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博得国人赞誉,却招来袁世凯更大的忌恨,袁竟于1914年解散国会,密谋缉捕景梅九,景遂离京到达太原。此时阎锡山已倒向袁世凯,景梅九只好又潜避于陕西三原清凉寺,奔波于西安、三原、富平、白水各地,与王祥生、李歧山、邓宝珊、续范亭等会盟于白水曹俊夫家,组织西北护国军,与孙中山,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南北呼应,共谋讨袁。二次革命之后,曹世英、王幹丞等在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即回陕组织渭北讨袁军;邹子良、马开臣等也发动倒袁运动,失败后被陕督张凤翙杀害。井勿幕亲约刘允臣同赴汉口与曹印侯共谋讨袁,因曹被捕入狱,计划未能实现。【39】当时袁世凯的窃国嘴脸尚未充分暴露,“人心不起,时未可也,吾辈静以待之耳”【40】。井勿幕也暂避日本,旋即返回陕北。

     1914年5月1日,袁世凯宣布废除《临时约法》,山西党人续西峰,以反袁被山西督军阎锡山通缉捕拿。续西峰渡河亡命陕北,当时山西党人出亡者数百人,多数避居陕西,其一是秦晋为近邻,往来快捷方便;其二是多年联合革命,有众多可信赖的朋友。续西峰从家里仓促逃出后,身无分文,沿路乞食,抵达河曲。在河曲不敢久留,便由朋友赵某送他渡过黄河,借用“赵掌柜”的名义,在府谷乡村串游。井岳秀时因处理陕北烟教案而北上榆林暂驻。续的行踪被井岳秀知晓,井岳秀即派亲信到府谷寻找“赵掌柜”,将续西峰接到榆林。【41】这时井勿幕、胡景翼等也隐居榆林,大家庆幸在此地相聚,相互交谈革命局势。胡景翼提议:同登华山,以便联络晋、豫同志,共谋大事;更可回避开陆建章的耳目。井岳秀便派人护送井勿幕、胡景翼、续西峰等结伴南下,先到陕西蒲城井家暂避,又与续范亭、胡德夫、史可轩等人相会,相偕转到华山,联络各路英豪,共商讨袁逐陆大计。【41】

     1914年夏秋之季,聚集在陕西的革命党人,激于大义,相互结纳来到华山脚下的杨家花园,以听关中名儒郭希仁讲学为名,组成“共学园”,密谋举帜反袁,决定在西北各省发动武装起义,史称“华山聚义”。先后参加“华山聚义”的主要成员有:陕西郭希仁、井勿幕、胡景翼、张义安、董振武、刘守中、史宗法、刘蔼如、岳维峻,山西续桐溪、李岐山、续范亭、胡德夫、弓富魁,福建何遂,河北孙岳,甘肃邓宝珊等。他们在华山玉泉院结盟,分赴各地,等待时机,密谋讨袁。后来陆建章下令缉捕郭希仁,郭希仁、刘蔼如等离开华山,潜入山西,避居于好友山西赵城张瑞矶之处,共商讨袁大计。【41】“华山聚义”虽然并没有形成一个政治军事组织实体,也没有提出明确的思想政治纲领。但却在革命低潮之时,鼓舞了士气,统一了思想,巩固了友谊,为其后的护国、护法和国民军革命保护并培养了一批骨干,奠定了秦晋两省革命党人继续联合革命的政治基础。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