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上海政治地位的提升(2)

辛亥革命网 2011-03-19 00:00 来源: 作者:廖大伟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所谓近代城市政治地位,主,辛亥革命与上海政治地位的提升,

 跨入20世纪,上海于全国政坛渐有气势,政治地位开始呈上升趋向,政治影响力在缓慢稳步地增长。这一现象固然映显了城市经济持续发展和外事功能不断增强的后劲,但更要归功于那些依托“一市三治”特殊格局进行舆论宣传和政治活动的激进分子与革命党人。众所周知,1900年至1911年期间,上海连续演绎了许多有声有色的政治剧,比如爱国学社、张园国会、苏报案、民立报还有同盟会中部总会等等,这些剧目均具有全国影响和重大历史意义,因此无意中为上海政治地位的提升起到了夯实地基的作用,反之也证明了上海在20世纪初的全国政坛上已渐有影响,初居一席之地。但是尽管如此,直到辛亥革命爆发,上海的政治影响力依旧只是缓慢地增长,政治待遇依旧没有较大的改善,政治地位依旧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具体地说,行政级别没变,政治影响力、辐射力增长了,但政治吸引力、认同度还没有得到相应的增长。 

  明显改变这一状况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为上海政治地位大幅提升创造了机遇和条件。大气磅礴、急风暴雨般的辛亥革命,为上海在全国政坛上显著脱颖提供了可能,为上海政治地值迅速腾飞创造了十分宝贵的历史机遇。辛亥革命造成了皇权专制的崩溃,挑战并冲击了旧的等级、旧的秩序、旧的束缚、旧的观念,从而激发起上海人进一步关心政局、介入政治的意识,增强了上海以独立姿态参与全国政务的信心和勇气。

   辛亥革命的反清目标把倾向共和的地方市绅与革命党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团结合作无疑壮大了上海政治力量的阵容,提高了上海政治威望,加重了上海在全国政界的份量,也为上海政治地位迅速提升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当时上海聚集了一大批有政治声望、有全国影响、有经济实力的市绅名流,如赵凤昌、熊希龄、伍廷芳、李平书、沈缦云等等,他们态度转变,与革命党人携手合作,大大提升了上海在当时政治风云中的影响力、竞争力,自然而然地使其他地区对上海刮目相看,而这些对于上海参与政治角逐、进军全国政坛无疑至关重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