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上海政治地位的提升
辛亥革命网 2011-03-19 00:00 来源: 作者:廖大伟 查看:
所谓近代城市政治地位,主要指发展中城市的两大动态指标,一是行政级别,一是在重大历史事件中所演角色的等级,抽象地说,即该城市的威望度和认同度、吸引力和辐射力、创新力和整合力。城市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概念,也是一个政治概念,更是一个综合概念。中国城市发展史表明,城市政治地位的提升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象征和内涵。一般而言,城市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城市政治地位的提升和城市社会、文化、制度的进步,而城市政治地位的提升也会促进城市经济和城市社会、文化、制度的良性发展。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助互动、互为因果的关系,尽管有时表现的并不明显,但这种关系客观存在。辛亥革命时期是上海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介重要阶段,是上海不仅是~个经济上海也是一个政治上海的良好开端。本文所要论述的是辛亥革命与上海这个大题目中一个子问题。今天的上海是昨天的继续,现在上海具有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正是当年的承延和发展。然而,辛亥革命与上海政治地位提升的研究迄今尚不充分,事实上这个问题不仅对辛亥革命与上海关系的研究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对上海城市发展路径的探寻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 辛亥革命为上海政治地位大幅提升创造了机遇和条件
上海原以商贸金融工业发达而闻名,论政治地位和作用,上海原本并不显著。长期以来城市政治地位滞后于城市经济发展,城市政治功能与城市经济功能不相对称,难以适应,此种格局阻碍上海城市整体快速发展。租界及太平天国运动曾经刺激和带动了上海城市发展,它们分别带来了先进的器物、制度和理念,带来了城市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劳力和消费,但是政治地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状况并未明显改变。19世纪末,上海已是百万人口城市,上海的对外贸易额已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一半,然而上海依旧隶属于江苏省,仅仅是江苏省松江府和苏松太道管辖下的一个县,行政级别既不能与南京相比,也不能与苏州相比,甚至还比不上松江,仅比同级的青浦、宝山等县多了一个苏松太道衙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