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后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

辛亥革命网 2011-03-18 00:00 来源: 作者:姜平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政党是世界文,辛亥革命后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
 

       政党是世界文明的产物。政党政治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后民主宪政制度的建立,从17、18世纪起首先在欧美各国开始。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向全世界扩展,封建专制政权一个接一个被足主宪政制度所取代,政党政治也逐渐被世男,各国人民所接受。到了19世纪末,中国开始出现政党。20世纪四,经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后,随着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国出现了一批政党,我国人民也掣:习西方的民主宪政制度,进行了一次政党政治的大演习。各政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议员的竞选和普选,召开了“两院制”国会,选举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制定了中华民国第一部民主宪法(草案)等等。这次政党政治的演习没有成功,但却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光辉的一页,对我国后来的政治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各政党的竞选活动和议会选举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由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我国的党禁大开。加之《临时约法》规定,要在全国举行选举,成立国会,引起人们组织政党、竞选国会议员的兴趣,因而在民国成立后的一年内,各界人士纷纷进行组党活动,各种政党、社团的产生如“雨后春笋”。不仅在上海、北京、南京、武汉等中心城市出现政党林立的情况,就是在吉林、奉天、贵州、云南等边远省份也成立了政党,全国挂名的政党一度有数百个。但是,绝大多数都是一些人数很少、没有基础的小组织,它们存在不久就自动解体或参加到大党中去。保存下来的有一定影响的政党只是极少数,它们基本上还是原来的革命派政党和立宪派政党在新的政治环境下的分化和重新组合。同盟会在辛亥革命胜利后就发生了分化,一部分人退出了同盟会,联合其他力量分别成立了中华民国联合会和民社;同盟会本身也由原来的秘密组织改组成公开政党。1912年夏,同盟会在宋教仁等人的积极活动下,联合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及共和实进会四个党派,共同组成了以“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为宗旨的国民党。孙中山挂名担任国民党理事长,宋教仁、、黄兴等任理事。宋教仁任代理理事长,他基国民党的实际领袖。国民党是当时全国力量最强、影响最大的一个政党。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