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鲁讯小说《药》对辛亥革命的描写

辛亥革命网 2011-03-19 00:00 来源: 作者:周 健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在《药》中,鲁迅对辛亥革命的描写是全面而又深刻的,试论鲁讯小说《药》对辛亥革命的描写,
 

    在《药》中,鲁迅对辛亥革命的描写是全面而又深刻的。辛亥革命的惨痛失败,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他们向封建势力妥姆的政治软胃·病,他们脱离群众、无视广大农民群众革命要求的阶级劣根性,都在小说中得到了生动的反映。这一切描写,客观上显示了中国资产阶级无力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社会真理,表现了1日民主主义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所代替的客观必然性。而这个结论,是我们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以《药》的有关艺术图画中独立得出的政治性理论认识。  

 对文学艺术作品,脱离作家本人的主观创作意图由研究者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做独立的纯客观分析是可以的,而且也是必要的。但必须注意,我们不可将这样得出的结论引申到作家的主观把握和具体艺术作品的精细艺术分析中去。譬如,我们常常由以上的结论,来规范《药》中对1日民主主义革命者的描写,从而认为小说《药》表现了鲁迅对夏瑜脱离群众、不发动群众的阶级局限性的批判。而鲁迅,显然在当时没有也不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这说明小说《药》有关艺术描写的实质性意义尚不在此。  

 在小说《药》中,鲁迅先生以辛辣的文笔抨击了几千年来中国封建主义统治的罪恶历史,揭露了一个血淋淋的“吃人”的罪恶事实。小说以人血馒头构成基本情节并贯穿全篇,而这馒头所蘸沾的鲜血,竟是一个有着革命信念并为之奋斗牺牲的年轻的革命者夏瑜流洒的一腔热血。夏瑜的革命信念和行动不仅没有得到人们的同情和理解,他的鲜血还居然被当作药而被服用,这便酿成了一个历史和社会的悲剧。鲁迅在小说中全方位、多侧面地以革命者夏瑜的悲剧命运揭示出民众与革命,革命党人的隔阂及民众的愚昧这样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这就使得夏瑜这一形象蕴含了深邃的社会意义。 

  一、夏瑜命运悲剧与社会环境 

  夏瑜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着墨不多,但他却是作品中至关重要的人物,因为作品中所揭示的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是通过其悲剧命运来表现的。小说没有正面表现这一人物形象,而是完全用侧面表现的方法展示这个人物的思想性格和悲剧命运。小说从他被害后的余波写起,选取了几个简单的但是富有特征性的情节,通过刽子手康大叔与茶馆里的茶客们等一些不同情、不理解甚至仇视革命的形形色色人物夸夸其谈的闲聊中间接表现的。如:“这小东西也真不成东西!关在牢里,还要劝牢头造反”;“你要晓得红眼睛阿义是去盘问底细的,他却和他攀谈了。他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你想:这是人话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