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重生了?(4)

辛亥革命网 2010-08-03 00:00 来源:侨报 2009-5-6 作者:侨报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2008年7月20日,于丹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设坛开讲后,听众们纷纷索取签名。 中新社消失了50年之久 ,传统文化重生了?,

  【历史碎片】

  “掀掉人肉的宴席”

  辛亥革命后,尊孔复古声浪又甚嚣尘上。鲁迅曾说:“从二十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新做了古怪的祭服,使祭祀的人们穿起来……而孔夫子之被利用为或一目的器具,也重新看得格外清楚起来,于是打倒他的欲望,也就愈加旺盛。” 

  针对当时社会上愈演愈烈的尊孔复古逆流,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以新的思想武器冲击封建精神罗网,掀起一场“打倒孔家店”的浪潮,为现代文化的成长推波助澜。

  1916年,《新青年》连载了被称为“反孔第一炮”的易白沙的《孔子评议》一文,切中要害地分析和评价了孔子思想的流弊,引起了思想界的很大震动。“打倒孔家店”的急先锋陈独秀先后撰写了《一九一六》、《吾人最后之觉悟》、《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再论孔教问题》、《复辟与尊孔》、《偶像破坏论》等讨孔檄文,推动思想启蒙运动;李大钊也发表了《孔子与宪法》、《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等文章,反对列“孔教”入宪法,不过区别了孔子的某些进步作用,表明自己抨击孔子并不是抨击孔子本身而是抨击“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专制政治之灵魂”。

  作为冲决封建罗网的“凶猛的闯将”,鲁迅发出了“扫荡食人者,掀掉人肉的筵宴,毁坏这厨房”的呼唤,他通过《狂人日记》等作品揭露了以孔教为核心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将反封建反传统纳入新文化运动中。

  不过,有人统计称,在中国历史上至少有六次大规模反孔反儒运动(含文革的那次),但孔子总是“垂而不死”、“掀而不倒”,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打孔家店”OR“打倒孔家店”?

  有学者考察,“打倒孔家店”这一说法并不准确。有人遍查五四时期(1915年9月至1921年7月)参加批孔运动的代表人物如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吴虞等人的论著,并没有“打倒孔家店”的说法。其中,仅胡适有一个相类似的表述,就是:打孔家店。这一表述是他在1921年6月16日所写的《<吴虞文录>序》中提出来的,其全文是:“我给各位中国少年介绍这位四川省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吴又陵先生(吴虞字又陵)!”

  有学者认为,胡适将正统儒家学说的整个体系戏称为“孔家店”,显得十分生动、好记,这大约也正是它流传不衰的一个原因。

  然而,胡适的“打孔家店”的说法后来却被人们悄无声息地改成了“打倒孔家店”,并将其视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核心精神。

  对此,有人认为,一字之差,含义迥然不同。因为去“打”它一阵,是并不等于要完全将它“打倒”和捣毁。胡适本人后来也对正统儒家的学说,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但也有学者认为,这种讹传并无大碍,“打”和“打倒”都是表明了对儒家的暴力化态度。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