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兆玄登陆 两岸文化对对碰(2)
辛亥革命网 2010-07-31 00:00 来源:侨报 2010-5-7 作者:侨报 查看:
刘兆玄:文化是交流“最大公约数”
台北中央社、《旺报》报道,刘兆玄6日受访表示,两岸政治差异性大,经济事务到最后也是一分一毫的计算,但两岸人民生活中的文化,却是两岸最大的公约数。从吃的、说的、写的到祭拜的神和祖先都一样,因此遭遇到的意识行态干扰也相对少很多。
刘兆玄还强调,文化是台湾的“软实力”,近年来随着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台湾更应大步跨出去,展现台湾多元丰富的文化价值。他认为,借由中华文化这个两岸最大的公约数,持续进行交流,将可消弭不必要误解,为两岸创造最大的福祉。
他还透露,台湾将以3000年前的甲骨文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如大陆也愿协助,成功机会将很大。
挥毫书“汉” 字 清华作演讲
在大陆访问的九天行程中,刘兆玄首站先到上海,12日转往杭州欣赏当地的文化创意园区,14日再搭机赴北京,参加15日举行的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开幕典礼。刘兆玄将在现场与两岸书法家以繁体字挥毫写下“汉字艺术,源远流长”。其中,开头的“汉”字是由刘兆玄亲书,其余由两岸书法家完成,借此象征两岸齐心协力传承中华文化。
曾任台湾清华大学校长的刘兆玄16日将赴北京清华大学演讲,题目为“21世纪是谁的世纪”,向北京清华师生介绍什么是“有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
17日,刘兆玄再飞往福州洽谈两岸合办“闽南文化节”相关事宜,预计18日返台。
推“文化之旅” 台打“文化牌”
一段时期以来,两岸虽在经贸交流方面取得硕果累累,但毕竟分隔60年,经历了不同的政治社会变迁,难以在政治、意识形态方面相互认同。因此,最容易唤起两岸人民共同情感的精神资源——中华文化自然成为两岸交流的另一条纽带。台湾打起“文化牌”不无道理。
马英九就曾提出“识繁(正)书简”建议,希望两岸未来在这方面能达成协议。简单地说,就是要认识繁(正)体字,书写可以用简体字,印刷尽量用繁体字。他认为,这样才能与中华文化的古籍接轨。随后,他又提出,两岸民间可合编“中华大辞典”,将繁、简体两种字词语汇陈列比较,以利两岸互动。意料之中的是,马英九的这两条倡议都在第一时间赢得了大陆官方的积极而正面的响应。
更为现实的是,对身处政治纷争风口浪尖的马当局来说,打“文化牌”既能有效避免反对派的掣肘,还能延续国民党意识形态,获得党内支持。
两岸共庆辛亥百年 渝画家绘抗战巨画赠台
台湾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6日透露,大陆将会向台赠送一幅抗战巨画,共同纪念辛亥革命百年。
中央社报道,刘兆玄介绍,为纪念辛亥百年,重庆画家现正在创作一幅长800米、高2米的巨幅抗战画作,里面的人物和事件绝大部份讲述当年国民党军抗战的事迹。
他表示,当他听到这个消息时感到相当震撼,更觉得十分有意义。虽然两岸明年庆祝辛亥百年的程序上有所不同,但也从中显示两岸在某些事情方面,还是有共同的公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