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家王度庐

辛亥革命网 2012-05-23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王度庐一家在青岛市宁波路4号,一幢日式小洋楼居住了12个年头。其创作的主要几部武侠小说,几乎都是在这里完成的。所以说武侠小说家王度
 

  王度庐一家在青岛市宁波路4号,一幢日式小洋楼居住了12个年头。其创作的主要几部武侠小说,几乎都是在这里完成的。所以说武侠小说家王度庐成名于青岛。

  1937年春至1948年,王度庐在青岛居住的12年间,先后创作了33部武侠、言情小说,计600多万字,堪称多产作家。主要代表作有《宝剑金钗》、《剑气珠光》、《鹤惊昆仑》、《卧虎藏龙》、《铁骑银瓶》等。王度庐的这些著作,除在《青岛新民报》、《青岛公报》上连载外,还由上海励厉书局、南京《京报》出过几十种单行本,其影响遍及全国。日前华裔导演李安指导的电影《卧虎藏龙》在多个国际重要电影节上展映,荣获国际电影最高奖项——奥斯卡金奖。

  王度庐与青岛有着不解之缘。1937年春,王度庐同夫人李丹荃和李丹荃女士的妹妹从北京来到青岛,投奔李丹荃的伯父伊筱农,寄居于宁波路。伊筱农是位办的报纸,他办的《青岛白话报》1914年就已经停办了;又办的《中国青岛报》是1929年被查封的。而伊筱农没有子女,在其夫人去世后,便邀李丹荃女士的姐妹来青同住。此时伊筱农已年近七旬。

  对青岛王度庐倒是很爱好的,宜人的气象也有利于他的健康。然而,日益严重的时局,又使他们和每一个有知的中国人一样,局促不安,愁心如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抗日浪潮也步进低落。东北、平津的学生纷纷南下,追求集体生活前途和救国道路。有一天,王度庐的弟弟葆瑞也由北平到了青岛,他是跟亡命学生一起来的,筹备去边疆。葆瑞在那里住了几天,一起谈了良多,谈时局,谈出路……他们兄弟之间的情感一贯很美,分手时不无迷恋,他们将葆瑞送到码头,最后王度庐慨然说:“你就释怀走吧!母亲的生活,家里的所有,有我照料。”他还把自己的怀表送给了弟弟。

  不料几个月后抗战爆发,1938年1月10日,青岛全市被日军占据。他们不得不偕伯父及妻子的12岁的小妹迁徙流亡。“小乱住城,大乱居乡”,青岛沦陷,全家数度逃亡,曾到崂山、即墨乡下住了一阵子。伯父的屋子已驻扎了日军,家产全体丧失,连桌椅都被日军当柴烧掉了。他们自己也不什么值钱的东西,只是几本可爱的书已全都化作劫灰。以后,伯父又在宁波路租了房子,仍在一起生活。这位白叟从前生活优裕,经过这场战治,伯父资财亦损失殆尽,身体也垮了。摆在眼前的一个实际问题,便是一个卖文为生的文化人,在日寇统治之下,怎么才干不损尊严地生活下去?既要保持民族气节又要活命,王霄羽只得仍靠写连载小说,“换两袋面粉”来糊口。而且只能写没有特定历史背景、政治背景的“纯武侠小说”,还得时时注意不“以武犯禁”。,

  可见,“文化管制”终究是限不住作者的。王度庐在日寇的文网之下,照样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演绎出刻骨铭心的人生悲剧,给苦难中的读者以精神的慰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