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涌现出的诗人陈诗(2)
辛亥革命网 2012-05-1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陈诗早年学渔洋,中年法郊岛,晚年取众精髓,诗体兼唐宋之长,不断创新,在安徽别树一帜。一生作诗,靠卖文及亲友资助为生计,生平诗作甚丰,出版自撰的《藿隐诗草》、《据梧集》、《鹤柴诗存》、《凤台山馆诗抄》、《凤台山馆诗续抄》、《尊瓠室诗话》、《静照轩笔记》,选编《庐江诗隽》、《庐州诗苑》、《皖雅初集》,编纂《冶父山志》、《安徽通志艺文稿·集部》、《庐江疆域考》等,重印吴保初的《北山楼集》、史台懋的《桴槎山馆集》,袁履方的《砚亭诗抄》,代刻《金氏二妙集》。2010年11月1日黄山书社刊行了《安徽近百年诗词名家丛书·陈诗诗集(繁体竖排版)》精装本: 493页。内容简介:陈生笃学能文,多闻强识,嗜诗尤酷。自漠、魏、六朝,下逮有明及国朝,诸老先生有诗集者,莫不广搜博访,必一得见乃已。或贫不能致,则担簦负笈,驰书献贽,乞假于藏书之家。得则钩深讽咏,寓目靡有遣忘。凡于古人之门径诣蕴,类能言之,故其诗出入于渔洋太鸿之间,上窥中晚,吐葩振采,刻意求新。家贫,饔飧不给而吟哦不辍,晏如也。境愈困,学愈力而诗愈工。
陈诗的诗作具有强烈的正义感,陈诗虽不求仕进,靠卖文及亲友资助为生计,“久惯贫居不畏寒”,但其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时有一诗人李正清,别号十湖,庐江城关镇西门岗上人。自幼好学,秉赋聪颖,曾师从桐城派名家马通伯,为马所赏识。17岁考取秀才,不幸少时父母早逝,中年丧妻殁子,孑然一身。先后设私塾授徒。著有《瓦鸣集》、《瓦鸣续集》。年老时贫病交加,惟陈诗等三二老友与之谈诗论文于药炉茶灶间,抒发感时伤乱、仇恨日寇侵略的情绪。当其生病卧榻之时,大他13岁的陈诗前往探望,他在《鹤柴山人访病榻赋此答谢》一诗中曾感喟:“不辞寂寞劳相访,坐使沉疴欲起床”。“一·二八”上海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国飞行员严海文驾机作战英勇献身,陈诗用写实手法,作诗讴歌严“智深勇沉此壮士”、“少年卫国寰宇钦”,表现出他的一腔爱国情怀。
他的诗多收编在《近人诗抄》、《近代诗抄》中,《皖雅初集》不仅收录清代安徽各县名人诗作,且可算是安徽逊清一代简史。先生晚年仍致辞力于诗文,诗友赞曰:“六十成诗隽,七十成皖雅,独于文献勤,谁以吾子者。”还曾参与编撰奉贤、萧山等四县县志;于在沪的安徽丛书编印处从事安徽经学考据家著作的编辑工作,陈诗诗学理论著作除代狄楚青撰《平等阁诗话》、代王逸塘撰《今传是楼诗话》外,还有自撰《尊瓠室诗话》三卷,补编一卷以及《淞南诗话》。遗著有《静照轩笔记》、《红柳庵笔记》等未刊。另,编有近人诗录、近人诗钞、庐江诗隽、庐州诗苑、皖雅等。又与郁保青一同选辑《沪渎同声集》一卷《沪渎同声续集》和一卷。民国32年在上海病逝,年7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