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凤霞与《青岛卖艺》(6)

辛亥革命网 2013-02-2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新凤霞是在旧中国天津市南市贫民区长大的,后去了青岛唱戏,逐渐成长为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新凤霞逐渐形成独

  婚后两人开始了幸福生活,吴祖光对新凤霞的评剧事业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二人共同合作的评剧电影《花为媒》也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

  天成戏院是由小席棚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剧场。位于西镇的南村路上。1903年,以流浪卖唱为主的艺人在西镇南村路一带撂地演出,后来发展到七八个人,演出场地就固定下来,用席子搭起了小棚,后又改成小木板房,形成了简易的小戏院,有了舞台和座席。因这里原来是一片树林,俗称“西大森”戏院。

  戏院不久毁于一场大火。以后在原址上建起了砖木结构的剧场,改称中原戏院。1930年戏院扩建,由于产权易人曾五次改名。最初叫五福大戏院,1934年起叫群英大戏院,1938年起改名为金城大戏院,到1944年改名天成戏院,直至青岛解放。天成戏院主要演出京剧、评剧。曾一度以评剧为主,评剧演员新凤霞1943年第一次来青岛,曾在天成戏院演出半年,很受观众欢迎。她第一次来青岛演出时仅14岁,已挑班,并十分走红,有观众缘,场场客满。新凤霞1945年,她再次来青,仍在这个戏院演出过。1968年,天成戏院更名为人民剧场。常演剧目有《花为媒》、《孔雀东南飞》、《人面桃花》等。新中国成立后,新凤霞成为评剧表演艺术家。她拍的评剧电影《刘巧儿》放映时,青岛老观众去看时说:“这不是西大森的小凤霞吗?”因新凤霞曾演出于西大森的天成戏院,青岛的观众当年都叫她小凤霞。新凤霞长期在青岛演出,简直成为本土演员了。

《花为媒》剧照

  青岛解放后,对艺人进行了重组,成立了新生评剧团,1958年新生评剧团下放到山东沂源县,改称沂源评剧团。但北京等地的评剧团仍时来青岛演出,老观众还叨念着评剧。在青岛百年戏剧史上评剧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社区公益之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