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凤霞与《青岛卖艺》(4)

辛亥革命网 2013-02-2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新凤霞是在旧中国天津市南市贫民区长大的,后去了青岛唱戏,逐渐成长为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新凤霞逐渐形成独

  王大爷劝我搭曲艺班,他来约我说:“我们都是天津来的艺人,艺不分家,有福同享,有钱同花,有戏同唱,有班同搭,哭哭笑笑,嘻嘻哈哈,你拉我一把我捧你一下,上台说大话,…… ”王天爷要我跟他上台做变戏法的助手,递递接接的,也不开口,就是做做样子。王大爷的数来宝是很拿手的,他为了让我进曲艺班,就教了我几句:“竹板打,细留神儿,我数来宝真有趣儿,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我可不敢乱弹琴儿,我们做艺的给您爷们消遣解闷儿。”

  母亲急得哭。他让我来一段数来宝,再唱一段评剧号召观众。

  小戏园子在东镇市场里边.观众为了看新鲜.我们为了混饭吃。一般到王大爷说相声时我就下场了,或者是他说完了单口相声再让我上台唱一段.我不知他说的内容。有一次后台有人告诉我王大爷说的是“粉”相声,还把我编在相声里了。于是我留意了,他说了一段《潘金莲私会西门庆》,一人演两个角色,果然很低级。我下场就对王大爷说:“明天您别找我了,我不来了。”王大爷莫名其妙地说,“闺女,你闹脾气了?咱们做艺的上台就得讨观众的好,让人乐,挣钱吃顿饭就不错呀…… ”我说,“这钱我不挣,您另请高明,”母亲和我大吵说:“王大爷是照顾咱们让你去跟他捧个场.他说他的粉相声,也没你的事,王大爷分你的份子钱也不少,你就装不知道怕什么呀……”我说,“这种钱咱不能挣。我可以跟他变戏法当助手,他说‘粉’相声我不能干,他编上了我,我上场还唱。多难看呀!”王大爷和戏园子职工、小卖部的商贩,都来劝我,让我去帮王大爷场.说有个小姑娘能号召观众.可我就是咬定不去.谁劝也劝不动我。母亲又劝又骂:“你太不知道好歹了!这不是被困吗?你就去吧!”我说:“不,就不去!”演员是要活动的,不活动就坐吃山空,真呆不起呀!母亲急得直哭。京剧麟派老生周麟昆是青鸟的名角儿,他为人忠厚,讲义气.也是由天津来,东镇光陆戏院是他的剧场,有麟记字字号。周麟昆有三位夫人,大嫂子不仅是位贤妻.又是剧团的主事人,是周的得力助手,他们知道我困在青岛,大嫂来找我母亲说:“咱们都是艺人又都从天津来的。艺人帮艺人.就在我们班里一起混碗饭吃吧!”

  进出京剧班。大嫂跟周麟昆大哥热情地为我们安排演出和吃住,嫂子们送了几身衣服,份子钱也给的多。我在他们团演评剧折子戏,也演京剧中的配角。记得他们班请来山东男旦许瀚英,我也跟他同台演出。最滑稽的是演《杜十娘》时,我跟许前后演,他唱京剧,我唱评剧,各一半。唱《红娘》时我演小姐,许演红娘,他唱京剧,我在花园加唱一段《观花》评剧,观众反映非常热烈,也是看个新鲜。周麟昆演《追韩信》,我演《花为媒》一折。后来又从上海请来名旦戴绮霞,武生黄金岩等。在中和剧院演连台本戏《西游记》,我也是演一个角色,唱一段评戏,也很受欢迎。

  那时演戏自由发挥,可以随便加唱加说,也不讲形式。戴绮霞主演的《西游记》有一本是给唐演歌舞,我们青年女员都扮舞女。歌女们着洋裙子,洋鼓洋号伴奏,请来一个教跳洋的教师给我们排练。对这样中不中洋不洋胡来一套很反感,但不敢向他们提出,因我是评剧演员,搭京班是为了挣碗饭,不多讲话。他们是很喜我的,当中有时需要一段京剧腔,我唱的观众也叫好。我是真假声并用的唱法,周麟昆大哥还鼓励我改唱京剧,我不肯。在他班里,缺什么我能唱什么,不会,说说戏就能上场,都能保证质量,从不洒汤漏水。

  可是这一次学跳舞却闹翻了。跳舞还有很多动作:拉手跳,摇摇摆摆跳,搭起胳膊跳,一个绕一个跳,拉起裙子跳……最后有个下腰动作,还要叉着腰、踢腿、扶着肩向下歪着头踢腿,最后搬一个“朝天蹬”,穿着洋裙子,做这个动作连内短裤观众都看见了。我站住了,说:“这个动作我不做,太粉。”好哇!七嘴八舌的,别人都火了。有人问:“为什么?什么是粉?还绿呐!”我说:“这不是戏班跳的舞,这是洋舞,我是唱中国戏的,要是跳洋舞我就去歌舞班了……

  我那时很幼稚,一句话伤了众人,大伙都骂我:“你是什么唱戏的?唱戏讲什么体面!《拿苍蝇》不比跳舞粉吗?在台上飞眼吊膀!”当时我因不跳这个舞又被辞退了,让我脱去洋裙子,把我赶出了后台。

  闯进日本兵。我离开这个戏班,生活越来越苦,母亲埋怨我不该任性,跳舞就跳吧,什么洋舞中舞的,唱戏哪有那么多说道哇?我对母亲说,“唱戏的是脸朝外的人,演了坏戏、粉戏臭一辈子!”这件事虽然给我带来苦难,可给当时戏圈子的职工、小贩们留下了好印象,他们一直记着我的这段故事。没有挣钱的路了,去海边卖啤酒、卖戏衣,很多同情我的戏园子职工送白薯、黑面帮助我。

  一个艺人在那困难年月真是苦啊!可老人们都说我总算没有给艺人丢脸.我一步路也没错走,没留下一个斜脚印.台上作戏讲戏德,台下做人讲人格,我从小就记住这两句姐姐教育我的话。

  听说周麟昆大哥还在台湾,他的孩子都唱戏,三个嫂嫂也还健在,我至今不忘他们一家好心人在我年幼最困难的时刻给我的关心照顾,还记住“艺不分家”这句话.但愿早日能再见面,祝愿周大哥一家愉快奉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