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影星王丹凤(4)
辛亥革命网 2012-12-2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1985年,王丹凤专程到加拿大探望胡蝶。从旧金山乘两个小时的飞机便抵达加拿大温哥华了。住下以后,王丹凤就给胡蝶大姐打电话。胡蝶一听王丹凤夫妇来了,心里很激动,当天就要王丹凤夫妇到她家去作客。一见面,胡蝶便着王丹凤的手说:“你是大陆第一个来看我的朋友。”坐定以后,她泡了三茶,第一先给柳和清,说这第一;茶一定要先给“姑爷”喝的,这是老规矩。说得大家都笑了。胡蝶现在定居在加拿大,住在温哥华市中心的一幢高层公寓里,深居简出。孩子们每个星期天都会来与她相聚,共享天伦之乐。在胡蝶家的客厅里,悬挂着由她主演的巨幅剧照。王丹凤与胡蝶便在照片前合影留念。在温哥华,王丹凤与胡蝶共相聚三次,这在当时已是78岁高龄的胡蝶来说,真是破例了。更为难得的是,当王丹凤夫妇再次登门向她告别时,彼此都有点依依不舍。临别时,胡蝶拿出一对烧制着彩蝶图案的精美小瓷盆,对王丹凤深情地说:“我一共只有两对,这一对送你,一对自己留着。”王丹凤接过这份珍贵的礼物,激动地握着胡蝶的手,心潮澎湃。胡蝶女士于1989年在加拿大病逝,享年82岁。上海电影界为纪念这位电影界前辈、中国“电影皇后”,特意为她举办了一个纪念胡蝶的回顾展。
对于演戏,王丹凤已经是上海滩上功成名就的老牌影星,自1941年从影到1980年息影,王丹凤已经整整在银幕上塑造了54个艺术形象,成为大陆电影圈内无人可以攀比的高产明星。她16岁踏入银海、60岁下海经商,在电影界也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现今,对于倾情浇灌的“功德林”,夫妇俩潜心研究首创了几百种素食配菜,从而扬名香港饮食界,这可以说是王丹凤另外一种成功和辉煌。
重返香港1981年秋,香港掀起了一阵“王丹凤热”。影迷们奔走相告:阔别30年的王丹凤回来了!香港各家报纸纷纷刊登王丹凤的照片,报导在香港探亲、访友,会见影坛人士的消息;电台邀请她到播音室作现场采访,交流互动。王丹凤通过电波,向阔别30年的香港影迷和各界人士,问好致意。王丹凤对于1981年到香港故地重游,特别有感触。因为这一年,正是王丹凤从艺40周年,也是她与柳和清结婚30周年结婚纪念。
王丹凤的丈夫柳和清出身电影世家。父亲柳中亮与叔父柳中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共同经营上海国泰影业公司发家。以后柳中亮自立门户,创业大同影业公司,柳和清完成学业后便帮父亲在公司打理业务。上海解放后,私营电影厂先公私合营后又并入国营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柳和清任上影厂宣传科长,专业摄影师,后担任上海摄影家协会理事。1950年11月,王丹凤从香港回到上海。于1951年1月1日在上海与柳和清结婚。不久,王丹凤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的演员。按照中国的传统说法,结婚50年为“金婚”,60年为“钻石婚”。王丹凤与柳和清已经携手走过了58个年头,已经跨越“金婚”,向“钻石婚”迈进! 8年来,王丹凤无论是走红地毯,还是踏水车、踩秧田;无论是头顶光环的熠熠红星,还是下厂劳动的普通女工,柳和清与王丹凤始终是恪守相望,左右相随,忠于爱情,矢志不渝。(图为王丹凤在家练唱,女儿为她弹琴)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社区公益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