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影星王丹凤(3)

辛亥革命网 2012-12-2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对于演戏,王丹凤已经是上海滩上功成名就的老牌影星,自1941年从影到1980年息影,王丹凤已经整整在银幕上塑造了54个艺术形象,成为大陆电影

  从“女理发师”到“绝代名姬”。王丹凤与顾也鲁在影片《女理发师》,王丹凤为拍摄影片《女理发师》,在上海南京路理发店体验生活。为了演好这一角色,王丹凤特地到上海的南京路理发店体验生活,虚心地拜理发师刘瑞卿为师。刘瑞卿是上海一位著名的理发师。他虽然收过不少徒弟,但从来没有收过一名当电影演员的艺徒。起先,他以为王丹凤仅仅到理发店来转一下就走的,不会停留太长时间,哪里知道,这位“艺徒”虚心好学,没有一点名演员的架子,天天准时来到理发店。不久,王丹凤在南京路理发店当理发师的消息不胫而走,这下可不得了,只见每天清晨闻讯而来的影迷们,想亲眼目睹王丹凤的真实风采,在理发店门前排起了长队,理发店正常的经营给搅乱了。为了不影响理发店的正常营业,她微笑地告别了朝夕相处的理发师们,提前结束了“理发师”的职业,投入到戏里“女理发师”表演当中去。剧中的女理发师华家芳较为夸张的表演动作,让王丹凤演得恰到火候,影片中开头一段女理发师的出场,通过边练习理发、边手舞足蹈的表演,很好的把观众自然引入到喜剧风格的剧情之中。这也是王丹凤继《护士日记》亲自演唱其中的插曲《小燕子》之后,再次展放莺啼,演唱了影片开头的那一首轻松、明快的小插曲。

  王丹凤与冯喆在影片《桃花扇》中喜结良缘。王丹凤、冯喆等主创人员在影片《桃花扇》封镜时合影留念。却凭借着冯喆不同凡响的表演功力,或多或少弥补了一些角色塑造中出现“断层”的缺陷。特别是王丹凤出神入化地刻出李香君鲜明而突出的人物形象,使影片在最后令人扼腕的“情碎桃花扇”的悲剧帷幕即将结束之时,把这部影片的主题深刻而艺术化地推向了高潮。影片的编导从最初传统古装戏中“才子佳人”的旧式老圈子里跳出来,把热情讴歌表现的爱国主义和鲜明的民族精神,很巧妙地融入到“李侯相爱”的曲折剧情之中。王丹凤与项堃主演影片《玉色蝴蝶》。王丹凤在影片《玉色蝴蝶》拍摄现场。是暴雨总要过去,是黑夜总要出现黎明,王丹凤和许多侥幸从十年动乱中活过来的人们,终于重新来了日出时分。1978年,王丹凤首先在参演的《失去记忆的人》中亮相,从银幕上向广大观众传递出一个信号:昔日的王丹凤还活在人间。随后,王丹凤又与韩非、孙景路等老演员一起主演了喜剧片《儿子、孙子和种子》,并于1980年在峨影厂与项堃一起主演了《玉色蝴蝶》。影片描写的是日本姑娘竹内君代爱上了中国留学生慕容秋,热恋中的情人一起搜集昆虫标本,倾心相爱并喜结连理。但这时候日本侵华战争开始,慕容秋被迫回国,竹内君代让丈夫把儿子带回中国。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竹内君代已经是日本享有盛誉的昆虫专家,她特意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前来中国寻找丈夫,而慕容秋却因误传认为竹内君代已另立家庭,忍痛不肯相见,后来几经波折,一家人终于团圆。从那以后,王丹凤便再也没有接拍电影,《玉色蝴蝶》也就成了王丹凤告别影坛的封箱之作。

  改革开放30年来,王丹凤从一个著名影星,成长为在上海政协和全国政协会议上频频在主席台上亮相的社会活动家;一个促进友好往来的文化使者。王丹凤历任第四、五届上海市政协常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四、五届民盟中央委员;六、七届民盟中央常委;第九届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

  改革开放后,王丹凤申请去了香港,在那进而开了一家素食餐馆“功德林”,所用的食料,都是由中国民航专机每天从大陆产地空运去的,新鲜美味,色泽漂亮,生意红红火火,随后还开设了分店。据友人讲,去餐馆品味美食的顾客,最初大都是她昔日的观众,这些年逐渐扩大到崇拜她的海内外名流雅士和追星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王丹凤定居香港开饭馆,是她在人生旅途大方向上的最佳选择。由于操作成功,生意兴隆,“功德林”素食餐馆已经继铜锣湾之后,又九龙尖沙嘴发展了一个新的分店。虽然选择退出银幕,定居香港。然而她仍怀念电影界中的旧朋故友,经常与在香港的电影明星李丽华、陈云裳、夏梦、龚秋霞等交往。1985年1月20日应邀访美,对于王丹凤和她的丈夫柳和清来说,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她夫妇俩应邀来到华盛顿,参加美国里根总统的就职典礼。作为电影界人士,恐怕没有第二个像王丹凤夫妇那样受此礼遇。还特地访问了中国电影皇后胡蝶,一起合影,留下珍贵的纪念。

王丹凤和丈夫在一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