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天笑乃是最早赞美青岛的人(6)

辛亥革命网 2012-11-2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包天笑是位著名作家可说是尽人皆知,说他是清朝的官宦却鲜为人知。的确,他曾在清代做过两年学官,1904年,出任过青州府的官立学堂监督,

  尤为可贵的则是作者在《日记》里收录大量重要事件和历史文献。其间,国民党方面派和谈代表一事成为包天笑关注最多的事之一,从他的日记中也不难看出蒋介石虽然名义上下野了,实际上仍在溪口乡间操纵一切,从军事到和谈,莫不如此,而且是尽人皆知,远在孤岛的老人仅仅从收音机、报纸、人际来往中就了解得很清楚。比如,3月31日,主要和谈代表张治中“昨天下午飞溪口,往访问老蒋”。4月2日,“张治中登机前,接过两次电话。一是吴忠信从溪口打来的,他答道:‘喂!我知道了,我们研究过了。’一是李宗仁打来的,他答道:‘代总统吗?我们要走了,是!是!再见!’”4月19日,“吴忠信、吴铁城、居正等,均往溪口请示”如:3月26日载:“和谈代表发表为邵力子、张治中、黄绍螗、章士钊、李蒸共五人。”27日介绍和识代表名号、籍贯、年龄、并载中共方面代表有:周恩来、林彪、林伯渠、叶剑英、李维汉五人。4月22日载录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出的总攻击令全文。4月26日载人民解放军颁发《约法八条》全文。8月27日载:“传共产党将于十月一日成立人民联合政府。9月23日载:“北平所开政协已经开幕了。”并引了毛泽东主席于开幕词讲的政协会的任务。10月1日载:“今日中午北平正式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政府成立。中国人民政府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已选出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还载六位副主席、委员五十六人。10月21日又载中央各部负责人。“闻政务委员之阁员,共为二十名,其中九名不属于共产党。其余如副部长等,则以非共产党人为多。”又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五人、中有一人为程潜、委员二十二人、傅作义等在内。”这些均为有史料价值的资料。于12月10日载:“顾祝同通电各军,要合擒卢汉归案。又说:平乱各军,正向昆明进攻中。大势已去,尚作此大言欺人。”作者的政治倾向可见。

  此外,作者和一些闻人的诗作亦有收录。11月26日,偶录近人诗两首,此为今年二月江(庸)、章(士钊)两君北行和谈时作:江庸《机中行》云:“燕市重来十二年,酒人多已隔重泉。春灯节恰过元夜,老树花应发故椽。梦里时萦惟墓木,怀中所有只诗篇。飞行先掠田横岛.漠漠齐州九点烟。”章士钊《机中》云:“燕路居然北首成,云衣风马任纵横。西郊驰道应如砥,北海园波定泛睛。风景不殊年岁改,戈铤末了节旄轻。宵来莫作传柑梦(昨夜元夕),只觉君家豆腐羹。”足见作者同进步民主人士颇有交往。4月27日:“前闻黄绍骇到广东.对和谈工作,表示消极,到香港休息。录黄绍骇感时词两首,在前次飞抵北平时所作:“翘首睇长天,人定澹,烟笼碧,待满一弦新月,欲问几时圆得?昨宵小睡梦江南,野火烧寒食。幸有一帆风送,报燕云消息。北国正花开,已是江南花落。剩有墙边红杏。客里漫愁寂寞。些时为着碰冤家,误了寻春约。但祝东君子细.莫任多飘泊。词牌《调岑好事近》”12月1日,又录陈赣一近作:“《偶占》:‘秃笔一枝何足论·倔强根性幸猫存。人逢曲折心多苦,事到艰难意翻温。’《草山茗坐》:‘稻田声噪隐群蛙,丛碧深山映晚霞。春遍野花多艳色,难寻寻美酒饮清茶”。资料珍贵。作者尚录许多台湾打油诗、颇有史料意义。如8月23日:“新生南路垃圾堆,掩鼻行人喊倒霉。难道此风传日本,臭钩溝常卷好风来。”注录:“台北地方不洁、到处垃圾成堆。因无下水道、马路两旁。尽是明沟,污秽发臭。在日本袭取的时候,常常夸说治理得如何清洁.难道现在一糟至此吗?”9月7日尚有:“也是书房也卧房,碧纱帐子最风光。鸡声催得春眠起,席地看书堍晓妆。”注录:“台湾为日人统治以后,改变我们的善良起居,至于席地坐卧。……”作者不忘日本侵占我国台湾的历史。10月7日载:“蜘蛛大似阳澄蟹、老鼠肥同江北猪。壁虎缘墙灶马走,昆虫世界此邦殊”。注录:“台湾地方,虫类最多……”地方特色可见。

  在《日记》里也载录一些同自己在台湾生活相关的事情。做为文人一生的包天笑即使在动荡的时局中也没有停止过读书,3月29日,他读了曾亲临延安的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大地的女儿》,但未作只字评语。5月6日,他借来郭沫若的散文集《今昔蒲剑》,5月12日读了郭沫若《日本民族发展概观》一文。台湾的图书馆书少得可怜,10月7日,“至图书馆换书,贫乏可怜”。 [58] 11月9日晚,他到图书馆换书,交还上次借的胡风评论散文《写在混乱中》。“这个图书馆贫弱可怜,欲选取国外的名家小说亦无有,即有一二,亦被借空。我藏上海有许多好书,置之高阁,都不曾过目,对此不免怅惘。”[59]11月26日,他到图书馆借得《佛兰克林自传》、《挣扎》各一册。第二天的日记中说:“实无好书可读也。”[60]12月10日,他到图书馆换了洪迈的《容斋五笔》及李长之著的《北欧文学》——都是商务出版的。73岁的他也放不下用了一辈子的笔杆。3月30日,他曾发表一篇取材于台湾高山族的一个短篇小说《天上人间》。后来11月27日,一批上海报人以上海银行界为背景要在台湾办《经济快报》,都是熟人,向他拉稿,“几有无可避免之势”。11月29日,朱虚白、赵君豪请他吃夜饭。“要我在报上写长篇连载小说,实在我真写不出什么来。今晚的宴会,大有敲钉转脚之意。”[61]无奈他只好写了一篇滑稽小说《上海太太到台湾》交差。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