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曾寿与《苍虬阁诗》(4)

辛亥革命网 2012-09-14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陈曾寿,湖北蕲水(今浠水)人。字仁先,号苍虬,亦作沧虬,还有耐寂、复志、焦庵等称。室名陈庄,苍虬阁、旧月簃、石如意斋等。嘉道间

  仁先《述菊》句云:“此花宜贱贫。”贱贫得有身分。《哭松庵》云:“好花留岁月,君何不相待?”自注:“予养菊最耐久。一日松庵相谓曰:‘好花将岁月留住了。’予曰:‘此极佳诗意也。’岂意松庵竟不相待耶。”《戒坛卧龙松歌》有云:“缒幽欲引阴蛰出,承欹力负苍崖危。万钩压空不危殆,反走潜根疑遇倍。冻雨洗干未濡足,眼底浑河犯高垲。”“承欹”句不说崖因松重而危,先说崖得松负而不危。“万钧”句不危殆之危,骤看似与上句复,细看乃将松重当危意,反放在此处说。“反走”句乃以托根之长远解明之。“眼底”句说浑河水满,似欲犯及高处之松,而先以“冻雨”句反托之,皆透过一层写法,非深得老杜三味者不能。

  余尝论仁先《同李道人野步看月》句“夜色锺柴门,二人自成世”,“锺”字稍吃力,而无以易之。仁先告余,此本中已改作“夜色柴门偏”,似较前为自然。然余以为“偏”较“锺”固胜,读来仍拗口,以“夜色”、“柴门”皆熟字,“锺”生字,“偏”字单用亦生,音亦不顺。若七字句,则有帮衬字而不生矣。鄙意欲只用“夜色满柴门”,或“落柴门”。此起似以用律句为谐,如“种豆南山下”、“采菊东篱下”皆律句也。

  仁先有《夜梦作书画真有契,岁月来无穷二句,似翻后山诗意。偶有所会,遂成二诗》云:“新秋送残暑,雨罢来清风。湖天出净碧,尽为窗几供。焚香展图画,往往名山逢。书画真有契,岁月来无穷。但使妙明在,自有精灵通。千秋旦暮遇,何必非我躬。得意已藏密,五家讵能公。知益却伤晚,隘矣后山翁。” “高峰半云雨,观棋坐一老。楚天巫峡图,千古一画稿。天阴赞公房,壁润龙鳞好。想为宏偃笔,变化松矫夭。山谷游落星,宴寝清香袅。小幅对寒山,妙绝无人晓。我读两翁诗,魂梦辄飞绕。何当逢解人,破秘一倾倒。”君自注云:“工部之‘楚天巫峡半云雨,清簟疏帘看弈棋’,固为千古第一画稿;《宿赞公房》之‘天阴对图画,最觉润龙鳞’,余尤爱之,意为古壁画松,阴润欲活,古寺中坐雨深之妙境也。山谷游落星寺,见寒山、拾得画,以为妙绝无人知。寒山之画,世不可见,其高寒超妙,殆可想见而不可想见。予最为神往,故缕述之。” 此段可作无声诗读,可作有声画看。

  别仁先二年余,海上相过,抱其《苍虬阁诗》五巨册使定之。已见与未见者各半,多勃郁苍莽,不可遏抑,(如《挽李猛庵》尤极烦冤。)肝鬲手腕,有余前叙所未及道著者。尝谓诗至曹子建、杜少陵,论者几叹观止矣。然使子建享大年,少陵至七十,其诗境不知更当何如?所谓进境者,只问其视前之同不同,不问其视前之工不工也。前工于丹,后工于素;前工设色,后工白描,工同而所工不同矣。仁先此数册,伯严、苏堪、子培、确士、少朴、樊山诸君各有评语。余谓“以韩黄之笔力写陶杜之心思”焉耳。苏堪云:“哀乐过人,加以刻意。” 陶杜哀乐,时复过人;韩黄则刻意矣。

  关季华(棠),湖北汉阳人,以名孝廉为罗田司训。留心经世之学,未用而卒,士论惜之。其门人陈仁先、朱强甫(克柔)、谢石钦(凤孙),其著者也。仁先为辑遗稿名《师二宗集》者,印行之。有《己丑十九日由吴淞北行,海中遇风雪;二十四日大沽候潮,用东坡出峡韵,同伯晋苏生作》云:“千花滞春江,遵海得清旷。十日溷芳尘,登舟寄孤畅。僬僬仆走下,床床客分上。乘桴九夷俱,望友三益访。旧雨新喜见,今游后难忘。笑语谷雷殉,深谈溪泉涨。房蜂杂主宾,坩舴错盆盎。宵卧纷酣梦,晨兴愕奇状。蜒雨昼既霾,沙雪宿加酿。风排群足跛,波震余心荡。膨腹杂若糟,涔头眩迷向。屏息求安稳,挥手谢供帐。屡簸豆跃箕,欲熔金失圹。正命知平生,危想入谲诳。水裂蛟窟眠,涤落鱼腹葬。杌桂历昏旦,在险气逾王。窥窗挂桅灯,欹枕打船浪。众中能赌诗,病起讵扶杖。夺席肆幽探,倚壁接高唱。忠信愧波涛,颠连存想像。狂澜世终回,斯文天不丧。潮来丁字沽,矫首倏寻丈。”一起明秀,以下写孝廉船拥挤之状,及风浪颠簸眩晕诸变相,能涩而不滑,静而不喧,故是雅音。《丙戌下第》云:“山云遥待片云回,四月清和未熟梅。沧海万重天万里,乘风破浪我归来。”下第能作壮语,故自可喜。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社区公益之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