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雄白与《汪政权的开场与收场》(5)
辛亥革命网 2013-11-2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除上面介绍的几种书外,金雄白晚年在香港还出了《黄浦江的浊浪》、《女特务川岛芳子》和《江山人物》三本书。他一生在文字中打滚,是写文章的好手。他的文章谈不上特出的文采,但起承转合,能曲尽其妙,可读性很强。《女特务川岛芳子》虽是为稻粱谋之作,但这本书却不可轻觑,作者在日本时和川岛芳子的兄长相过从,很多内容是第一手资料。《江山人物》是金氏晚年出的最后一本书,和《乱世文章》里收集的那些无病呻吟的零碎文章不同,这本书里结集的多是回忆录性质的文章。作者经历复杂,上到庙堂人物,高官政要,直至名士帮闲,舞女优伶,无不交接,这些文章无论是掌故资料和作者的评论,都值得一看。
晚年的金雄白最后是以中国专家的身份出现在东瀛的。得力于《汪政权的开场与收场》一书在海外的风行,日本时事通信社社长长谷川对金氏青眼有加,先是聘请他为驻港特约记者,后来特地邀请他去日本从事中国问题研究。在日本数十年时间,金雄白除了在日本各地做有关中国问题的演讲外,他还出版了很多书,多与大陆和中共有关,俨然成了政治研究专家。所出的书计有《中共之内幕》《中共之外交问题》《中共之经济问题》《文化大革命》《毛周以后的中国》等等数十种,可惜这些书都是以日文在日本出版,没被译成中文,无从知道金氏都研究出什么心得。不过那时候,研究大陆是一种风气,港台这类所谓中国问题专家极多,最后多籍籍无名。金氏所写的东西,大概不外乎何家骅、丁望和司马长风等人的水平。
金雄白给人的感觉是比较海派的上海人,门槛精,善于寅缘攀附。他于1928年结婚,证婚人是于右任。他和蒋汪政权中的很多高层政要都有很好的关系,善于游走在媒体与官场之间,载浮载沉。1939年追随周佛海落水后,他出任法制专门委员会副主委。金氏一直辩称,他没有在汪政权里任实职,这大概不是实情。在党,他是中委;在政,官阶是特任,虽无实权,但头衔都很显赫。他参与了汪政权最炙手可热的周佛海派系中的最机密部分,并列名周佛海手下心腹“十兄弟会”。得力于和周氏的特殊关系和其分管财政大权的便利,金氏因此分惠不少,比如担任南京兴业银行董事长的肥缺,就是典型的例子。
看金氏的文章,每每让人觉得他为人很四海,出手大方,重友情,重然诺,为朋友不惜两肋插刀。他喜欢在文章里有名有姓地列出了那些被恩的人。奇怪的是,这些享其恩泽的人,在落难的时候,往往会很可怜的接受金氏所赐,为职业、生活,甚至为活命向金氏屈膝。但这些人一旦时移势异,得势后,马上变脸,对金氏以往的好处完全不记得,都成了反匿人的白眼狼。这中间包括沦陷时期在上海做地下工作的国民党党务人员,报社的同仁,亲朋好友等等。这些人在金的书里可以列出一长串名单。负恩的人如此之多,且行径也多如出一辙,让人不免对金氏的为人是否真如他自己那样的描金产生怀疑。
在《江山人物》和《大成》杂志里,金雄白几次写过被国民党羁押时和梁鸿志的交往。抗战胜利后,他和梁鸿志关在同一个监狱,梁氏是“读书种子”,诗情即便是在号子里也蓬勃难掩,他和难友,狱卒都唱和,知道自己被定为死罪后,更加夜以继日吟诗,入狱后所得诗篇有300多首。这些诗在梁氏奔赴刑场之前,都交由金雄白保存。除了诗文托孤外,梁还珍重地把在襁褓里的小女儿托付给金,拜金氏夫妻为义女,希望金氏能抚其孤雏。可金也真不够朋友,出狱后,仓皇逃命于海隅,不仅没能尽责照顾其遗孤(据云梁氏的遗孤后被章士钊收养),连梁氏的诗文也遗失殆尽。梁氏真是所托非人,他大约在地下也不能瞑目。
金雄白从五十年代初南下香江后,就再没有足履大陆半步。晚年孤身垂老在异域,心境自然是悲凉和孤独的,这在他晚年很多文章的字里行间都能感觉到。他有一子在大陆是个位置不低的官员,即便如此,也没能让金氏叶落归根,和家人团聚。在上世纪几十年的政治风雨中,这样的悲剧在中国也是寻常。不过,平心而论,金氏还算是幸运的,在海外流寓了几十年,毕竟留下了数百万有价值的文字。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齐鲁书香之家,社区公益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