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心源与《皕宋楼藏书志》(4)

辛亥革命网 2013-04-1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陆心源是清末著名四大藏书家之一,陆心源的皕宋楼,与聊城杨以增的海源阁、常熟瞿镛的铁琴铜剑楼、杭州丁丙的八千卷楼并称“清末四大藏

  陆氏于方志事业,卓有贡献。关于修志,陆氏主张须采用图、略、录、传诸体,每体之下又分子目,使各类内容有所统属。还重视方志记载的可靠性,使方志记载能传世久远。其所修志书、均以双行小字注明材料出处。各类诗文,均附于本门之中。还主张方志应为国史要删,所撰《宋史翼》就是利用方志资料编辑而成的。合署所著曰《潜园总集》九百四十卷。盖其收藏之富、撰述之多、为晚清所罕见。心源撰述虽博、而要以校书为最精。故是集文字、“以群众题跋、彦记为多。顾心源平日论学、归于致用,故特表彰顾炎武、以正其趣响。是集卷三拟顾炎武从祀议,卷四上倭良峰相国书、即尝畅发斯义。可知其从事丹铅之余、复能指斥末流之弊、在校勘家中尤不易见。少仪顾堂集二十卷为光绪二十四年精刻本、收文为最完备。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冯汝玠著录略云:“《千甓亭砖录》六卷《续录》四卷(十万卷楼原刻本)。清陆心源撰。是编卷首冠以光绪七年辛巳吴云手札,及陆氏自序。卷中所录各砖前六卷,一至四卷为汉建元至宋咸平时砖,五六两卷为无年月砖,后四卷,一至三卷为汉元凤至刘宋泰始砖,四卷为无年月砖。各卷所录之砖,以纪元年号为纲,而以同一记元年月不同者,依其年月先后列之于下,以简取繁,体例殊善,其各砖之下,悉度其尺寸,录文字,记其出土地址,……至其搜集之富,则诸家所不及也。”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冯汝玠著录略云:“《千甓亭古砖图释》二十卷(陆氏原刻本)。清陆心源撰。是编卷首有光绪辛卯凌霞序,次为目,次为尺式,次为砖图,每砖依原式缩影于前,注其尺寸,产地于后,并附以释语,计图自汉迄宋,及无念月之吉余人名等。砖都千余种,皆其所藏。陆氏曾录其藏砖为砖录,因如游录而略图,乃更辑是遍。以与所辑砖录相辅而行。……在一二十种,其中有图者,惟有吴廷康幕陶轩古砖图录,其继吴图录,以图印者惟陆氏是编。比吴氏增有十倍,号称宏富之作。……”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冯汝玠著录略云:“《吴兴金石记》十六卷(原刻本)。清陆心源撰。是编前后无序跋。惟首列凡例八则及各卷金石年代序目,卷中所记金石,仿安汤金石记之例,肇自三代,继于宋元金则彝之属。凡未胡人收藏者悉录之,……与一些名家越中金石记,颇堪并驾齐驱也。”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刘节著录略云:“《金石学录补》三卷(潜园总集本)。归安陆心源撰。光绪五年心源辑录是书。盖补李遇孙金石学录之缺也。自汉至清,几得一百七十余人,至光绪十二年,又复博采群籍,证以闻见,又得一百六十余人,重加编次,定为三卷。合之遇孙原书,都得八百余人,古今言金石者,略备于此矣。心源此作,每条皆标明所引据之书。体例尤谨严。……凡此考证,皆非遇孙之书所能及也。”

  (三)陆心源尚有学术与补遗著作: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夏孙桐著录略云:“《仪顾堂集》二十卷(光绪家刊本)。清陆心源撰。是集以序跋及纂辑湖郡人物谱传居全书之泰半。家富藏书,见闻赅洽,……是集荟萃精华,撮其纲要,犹为艺林所甄录,不负其平生掇拾之勤业。”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杨钟羲著录略云:“《元祐党人传》十卷(潜园总集本)。清陆心源撰。元祐党籍碑三百九人大贤具见史传,而无考者止识姓名,无从得其行略览者,每以为憾。是书于宋史有专传者七十八人及附传三十四人节录大略其附见而事迹不详者。虽详而颇有讹舛者,皆参考群书别为之传。皆卓然可传。……”,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杨钟羲著录略云:“《三续疑年录》十卷(存斋杂纂本)。清陆心源撰。嘉定钱氏《疑年录》之作,大抵详于儒林文苑。姚姬传序所谓有关天下之盛,无道德之显晦者,则略焉,采得钱吴纂辑之旨也。心源益以名臣大儒气节文章之士旁及书画隐逸之流,而以女士释道之通文事者附于后,得一千二百余人。自序谓倖附史传无所表见及,虽有一艺之工而万事瓦裂为世所诟病。如范云蔡京之流,概从屏斥,尚有限断,中如年分失次,韦诞王廙诸人,列于苏绰刘璠刘画之后,……盖随时补入,急于刊布,未及重加编排也。”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孙光圻著录略云:“《宋史翼》四十卷(光绪间刻本)。清陆心源撰。以宋史芜杂而实遗漏,因著《元祐党人传》,及《宋史翼》,此书所采用之书,如方志、杂史、文集之属,多至数百余种,其为传约及九百人,……自卷一至卷十七,皆为列传,……”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伦明著录略云:“《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四卷(十万卷楼刊本)。清陆心源辑。无序例,其中补事实者,有苏德等若干人,补里籍及登第之年者,有青阳楷等若干人,单部里籍者,有安昌期等若干人,正原书之误者,有李永等若干人,大抵据宋史、方志、万姓统谱诸文集、说部以至石刻,搜采极博,条下具注出处,而未注出处者多至数十条,是刻木时遗之耶。惜不得例言以证之也。”

  《唐文拾遗》七十二卷。选择家藏旧书一百五十种,计二千余卷、校刊得《全唐文》未录者,得二千篇,故以拾遗名之。又撰《唐文续拾》十六卷。是书为《唐文拾遗》之续编。心源又续得唐文三百数十篇。上自朝廷诰敕、以及碑铭彦记之文、下至方外之赞颂、外国之表状,无所不备。俞樾以为“搜罗之富、采辑之勤、可谓至矣”。书成之后、刻板待印之时,心源谢世。俞樾之序文列于卷首。1983年,中华书局以是书与《唐文拾遗》同附于《全唐文》之后、影印出版。《唐语林补》一卷。宋王谠《唐语林》、陆氏所藏明刊本多十四条、为之校补。收入《潜园总集》、《群书校孙》中。《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刘启瑞著录略云:“《唐文拾遗》七十二卷目录八卷(家刻本)。归安陆心源辑。笃好唐文,于蟫断炱朽中,掇拾录存,与金石之文新出土者,成唐文拾遗》七十二卷目录八卷,以补全唐文为有清一代巨制,体例至为缜密,录文都万有八千四百八十八篇,而有唐以代文苑之美,毕萃于兹。读唐文者,几叹观止矣。而成书乃至八十卷,其用力之巨可知矣。……”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